“我活了60多歲,沒見過這么好的干部”
——記武山縣洛門鎮石嶺村黨支部書記康元紅
![](/Files256/BeyondPic/2018-5/30/18050610128ef5c9ce3259a3cd.jpg)
“你看看,我們村產業路修得有多好,大卡車都能開進田間地頭,再也不用為蔬菜運輸發愁了,這都得益于我們有個好書記。”5月初,當記者來到武山縣洛門鎮石嶺村采訪時,開著三輪車、在蔬菜大棚摘辣椒準備去賣的石嶺村村民康增旺說。
康增旺家有5個蔬菜大棚,種有辣椒、包菜等,每年能收入兩萬多元。以前產業路沒修通前,一到蔬菜采摘期,村民只能用架子車從地里把菜拉出來,非常吃力。
“路修在了地邊上,以前需要兩三個人干的活,現在一個人就可以干了,康書記可為我們做好事了。”康增旺高興地說。
![](/Files256/BeyondPic/2018-5/30/1805061012114c8d3f892aa721.jpg)
康增旺所說的好書記名叫康元紅,現任石嶺村黨支部書記,自他上任以來,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作為一名黨組織帶頭人,認真履行代表職責,時刻關注民生,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扎實工作,為全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5年,康元紅了解到村民反映田間道路狹窄,蔬菜運輸車輛無法直接開到田間地頭,蔬菜運輸極不方便后,他多次協調聯系鎮黨委、鎮政府爭取道路硬化項目,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終于將2條長993米、寬5米的田間道路全部硬化,并通過2016年縣農發辦實施的世行項目對田間灌溉渠道完成了襯砌,解決了蔬菜運輸和灌溉兩大難題,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農民收入要增長,還得靠產業發展。康元紅深知這一點,他帶領村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蛋雞養殖等特色產業,積極與縣、鎮農業部門聯系,引進杭椒、隴椒等蔬菜優良品種,有效改善了蔬菜種植品種,同時他鼓勵村民發展新型蔬菜塑料大棚技術,2015年全村蔬菜種植達到450畝,蔬菜收入360余萬元,蔬菜人均收入2686元。
![](/Files256/BeyondPic/2018-5/30/18050610123cc459ef94e6c34c.jpg)
記者看到石嶺村田疇縱橫,菜香滿園,一座座塑料大棚,一排排日光溫室參錯相連,一輛輛滿載精細蔬菜的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展現出石嶺村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的輝煌氣勢,一茬茬綠色蔬菜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我今年63歲,年齡大了,不能去外地打工,只能在家里干些零碎的活。2016年我在養雞場入了5萬元的股,去年雞場搞基礎設施建設沒分紅,今年年底能分3000元的紅,明年還能翻一番,一年會比一年收益高。現在我在雞場一個月還能掙2000元錢,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這都得益于我們有位好書記。”正在養雞場勞作的村民康喜太說。
![](/Files256/BeyondPic/2018-5/30/180506101221f72c103a777b59.jpg)
2015年,康元紅聯合23戶村民成立“洛門鎮元紅養雞專業合作社”,當年一次性出欄3000只放養雞,光這一項就使參加合作社的村民收入增加了1萬元。
“我們康書記就是實干,他真正是黨的好干部。我活了60多歲還從沒見過這么好的干部,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致富,十多年前我們村還有小伙窮得娶不上老婆,現在沒有打光棍的了……”康喜太不停地夸獎著。
![](/Files256/BeyondPic/2018-5/30/1805061012d93fe89911b221e6.jpg)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我也始終不忘入黨時的初心,盡職盡責干下去,要干出個樣子,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康元紅如是說。
![](/Files256/BeyondPic/2018-5/30/180506101289d38f67fb08a6d8.jpg)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