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記張家川縣劉堡鎮夭兒村黨支部書記馬甲平
4月初,當記者來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劉堡鎮夭兒村村口時,劉堡鎮正在舉行烏龍頭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劉堡鎮夭兒村黨支部書記馬甲平在一片梯田地里現場給鎮上40多位村民講解烏龍頭的栽培管理技術。
“等烏龍頭頂芽、側芽長到5-10厘米時進行采收,此時采收的新鮮嫩芽質量最好。每次采集新鮮嫩芽要適量,采集過多易傷苗,容易導致植株死亡……”馬甲平拿著一個喇叭一邊給村民講解,一邊拿著修枝剪實地操作。
現年53歲的馬甲平199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2000年起擔任夭兒村黨支部書記。多年來,馬甲平始終以做好一名村黨支部書記為己任,為全村的發展貢獻力量,以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行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的職責,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烏龍頭栽植起來簡單,花費的力氣少,正適合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種植,馬書記經常給我們講烏龍頭栽植技術,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隨時去問他,他可是我們這里遠近聞名的烏龍頭專家。”夭兒村村民馬登榮告訴記者,他家共有7口人,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
“我們現在年紀大了,種不動地了,地荒著又可惜,看著村里的其他人種烏龍頭收益好,2015年我也種了12畝烏龍頭,去年賣了2萬多元,看到有利益,我又種了2畝,如今正是烏龍頭上市的季節,今年的烏龍頭可以賣上好價錢了。”馬登榮高興地說。
夭兒村地處劉堡鎮東梁山區,下轄6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246戶1180人,耕地面積1968畝,人均1.7畝,是一個以種植業和餐飲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典型貧困村。
2008年,馬甲平開始試種烏龍頭,三年后收入頗豐。為了讓全村人致富,他深入農戶家中給村民講解烏龍頭栽培技術,又無嘗提供烏龍頭幼苗。
“村里的年輕人都到外地開飯館去了,荒廢的土地也越來越多,真是有些可惜。種植烏龍頭投入少、產出多,而且勞動強度小,適合中老年人種植,第一年種,第二年就有收益,不用化肥和地膜,也不需要多少技術,適合我們干旱地區、荒山種。”馬甲平說。
如今,在馬甲平的帶領下,夭兒村種植烏龍頭的村民有180戶,經過多年的嘗試,現在該村的烏龍頭產業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采取訂單生產、土地托管和貧困戶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有效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一畝地一季產出300斤左右的鮮食烏龍頭,畝產收益5000元。如今,烏龍頭成了夭兒村村民脫貧致富的新產業。
在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馬甲平積極爭取項目,為全村興修水利,接通自來水153戶,修建排洪渠3000米,完成安全飲水工程。借助“一事一議”項目帶動和幫助,硬化全村小巷道、村級主干道,2012年修建夭兒村至劉家村道路,2014年修建米家至夭兒村道路,2015年修建村內道路,徹底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問題。
馬甲平在謀劃全村經濟發展大事的同時,也不忘村里一些小事,下雨天誰家的房子不堅固,他提前通知轉移,雨后過問。冬天五保戶的取暖問題,他都事無巨細地一一查看。誰家青年人外出了,留守兒童和老人有困難,他都上門幫助或者代辦……
“甲平在我們村當了近20年的支部書記,他對村內的大事小事都能一碗水端平,因此大家都很支持他。”村民吳忠旗說。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盡己所能,擼起袖子朝前干,讓村莊越來越好,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采訪結束時,馬甲平如是說。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