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向縱深推進
-----市農科所2018年第一季度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2018年廟臺村第一季度精準扶貧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農民增收為重點,以全面脫貧為目標,堅持真情扶貧,辦好實事,注重實效,強化服務,依托鄉村振興戰略,通過精心培育多元富民產業,為全面完成年度脫貧目標任務,實現整村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天水市農科所黨委書記李文俊同志入戶調查)
(市委工作組督查“一戶一策”工作完善落實情況)
認真抓好“一戶一策”工作落實
按照甘肅省委省政府“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要求。廟臺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多次深入農戶家中,本著“一戶一本賬,各家不一樣”原則,堅持一戶一個方案、一戶一個策略,認真對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面對面與貧困戶溝通商量,分析貧困原因,理清脫貧思路,倒排時間節點算收入賬,因地制宜、因戶因人而異確定具體幫扶舉措,通過走訪或電詢200人次,完成了廟臺村54戶未脫貧戶的一戶一策填報工作,通過了市縣工作組督查驗收。
堅持節前慰問,走訪溫暖人心
今年1月份,駐村幫扶工作隊深入廟臺村,開展入戶走訪慰問活動,每到一戶,隊員們都與幫扶對象面對面交談、心貼心交流,細致了解他們的家庭、健康、經濟等情況,以及他們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生產生活方面的主要打算和訴求,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早日脫貧致富。同時為70名貧困戶送去了7000元的慰問金和價值5000元的新春定制掛歷109份,并響應“十個一”幫扶活動,為低保貧困戶張三倉、張應其和張具明3戶各送去了價值1000元的棉被和米面油等生活物資。
(市農科所副所長郭大平同志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十個一”幫扶活動為低保貧困戶發放生活物資)
服務春耕生產,助推產業扶貧
今年以來,駐村幫扶工作隊依托《2018年清水縣遠門鎮廟臺村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天水市2017年精準扶貧富民產業提質增效項目實施方案》和《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綜合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等項目方案,積極謀劃,多方協作,在廟臺村開展了一系列農業幫扶措施,助推精準扶貧富民產業發展。
一是前瞻美麗鄉村建設,做優花木蔬菜培育。根據《天水市2017年精準扶貧富民產業提質增效項目實施方案》要求,為廟臺村落實資金3萬元,用于塑料大棚和漚肥池建設,已建成面積240平方米鋼架大棚3個,面積180平方米竹架大棚2個;經政辦室協調到價值5000元塑料棚膜5個;生物中心引進價值3000元優良月季活苗1棚1000株;經多方合作完成月季薔薇等扦插苗2棚4萬株,為建設幸福村居,打造美麗鄉村盡責盡力;4月份計劃引進2棚辣椒、黃瓜等蔬菜作物,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到位。
(響應美麗鄉村建設 引進優良月季苗木)
(月季薔薇苗木扦插現場)
二是堅持抓好旱作農業,著力保障糧食生產。根據《2018年清水縣遠門鎮廟臺村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17年10月經中梁站引進冬小麥良種中梁34號300公斤種植20畝,馬鈴薯中心安排品種推廣試驗為廟臺貧困戶補貼管理費5000元,2018年春播馬鈴薯前期工作已經到位;2018年3月份經甘谷站引進胡麻良種天亞9號50公斤種植10畝,出苗越冬情況良好。特色農作物洋姜新品種引進正在調研中。
(引進胡麻良種天亞9號)
三是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增強脫貧致富技能。今年以來,駐村幫扶工作隊針對廟臺村發展特點,本著“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示范中心邀請相關專家多次深入村組,組織30余名技術人員開展了以農作物、花木和林果為主的“菜單式”精準培訓,增強了扶貧對象“造血功能”,工作隊已開展各類農業科技培訓5次,培訓農民300人次,發放價值3000元的農藥肥料和科技畫冊,實現了“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引領帶動更多深度貧困戶發展以種植為主的致富產業,加快了推進廟臺村產業致富穩步發展。
(副所長宋建榮一行到村指導林果冬剪)
(林果專家閆小亞指導果農提高果園管理水平)
下一步工作打算
針對目前廟臺村仍有建檔立卡54家未脫貧戶,下一步將結合農業部門項目實施,繼續加大貧困村支持力度。在農技培訓、花木培育、蔬菜推廣和高產創建等項目中優先考慮,重點將在產業扶貧和村容村貌整治上下功夫。結合村優勢培植產業,培養一批種植大戶,讓種植能手充分發揮帶動和示范作用,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增加農業技術培訓場次,提高貧困戶種植水平,盡快讓廟臺村貧困戶甩掉貧困帽子,走上富裕路。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