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展山區發展的美麗畫卷
——記清水縣新城鄉黃梁村黨支部
“以前一下雨,我們村的紅漿泥路就爛得抬不起腳,自從這一屆領導班子成立后,路面得到了硬化,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他們確實為老百姓干了好多實事……”3月初,當記者來到清水縣新城鄉黃梁村采訪時,一進村就碰到了正坐在村委會院里曬太陽的72歲老人米文祥,當記者問及這屆黃梁村的黨支部有沒有為老百姓干實事時,老人豎起大拇指夸道。
站在黃梁村委會門前鳥瞰,一條寬敞平坦的柏油路蜿蜒在大山之間,通向了老百姓的家門口。水泥路猶如一條白色的“哈達”在起伏的山間飄揚,將一個昔日封閉的幽靜山村與外面的精彩世界緊密相連,鋪展出一幅幅山區發展的美麗畫卷。
“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年年修路路不平,到了雨季車難行。”村民們說,以前路面沒硬化時,每到蘋果、核桃收獲的季節,常常有前來拉蘋果的大貨車陷入泥坑動彈不得,導致蘋果銷售困難。
黃梁村是新城鄉僅有的兩個回民聚居村之一,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195戶929人,自然條件差,群眾居住分散,交通道路崎嶇,村民出行極為不便,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
“面對落后的自然條件,我們村委會班子心急如焚,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黃梁村黨支部書記海小明告訴記者,村黨支部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辦法,在鄉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積極協調、多方爭取,依托精準扶貧政策,著力改善村基礎設施條件。
如今,水泥路直通農民家門,路面平坦、寬闊,村里的男女老少笑逐顏開。一條條水泥路成了“民心路”“致富路”“小康路”,成了建設黃梁村的康莊大道。
記者隨意走進一戶農家院落,院中有主房、北房、南房3座磚混結構的新房子,外墻上全都貼了白瓷磚,在陽光下閃動著點點銀光。老人擰開自來水開關,嘩嘩的自來水就順著管子流了出來。在黃梁村,人挑畜馱吃水的現象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院子里都裝上的自來水管。
“以前村里吃水的地方離村要好幾里地,每天得早早起來去挑水,村里的水不干凈不說,有時候還不夠吃,特別不方便。去年村里拉上自來水以后,現在吃水既安全又方便。”海小明介紹說,吃上安全的放心水一直都是全村群眾最期盼的事情。2015年,新城鄉搶抓省市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機遇,黃梁村黨支部也積極爭取項目,籌集資金,完成村里人畜安全飲水工程,自此,困擾全村人的吃水問題得到了解決。
……
“近年來,村黨支部帶領大家建核桃園、栽連翹,種植黃豆、甜玉米、馬鈴薯等,改善了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實現了全村人畜安全飲水全覆蓋;完成了全村動力電改造工程,改變了全村沒有動力電的歷史;完成了通村、組水泥路硬化全覆蓋……”就在結束采訪時,一位村民還在津津樂道地給記者說著黨支部干的一些實事。
離開黃梁村時,農人們已三三兩兩荷鋤歸來,走進承載著他們希望的房舍,屋頂上炊煙裊裊。夕陽用它的余暉,給這個正在發展中的村莊涂上一抹金光。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