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天水>>正文
隴原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天水采訪報道活動實錄(組圖)
(2017/9/1 15:15:59)  來源:《人民之聲報》  打印本頁

探尋城鄉垃圾處理之路

——隴原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天水采訪報道活動實錄

□ 本報記者 王仲毅

(《人民之聲報》2017年第53期 四版)

(“隴原環保世紀行”記者團采訪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運行及無害化等級評定情況。)

  翻越高山,走進農戶了解垃圾分類;踏上羊腸小道,察看自然村垃圾填埋池運行情況;奔赴田間地頭,向村民了解尾菜處理方法;前往城鎮垃圾處理場,采訪垃圾填埋氣發電廠實現資源開發利用現狀;來到鄉(村)衛生院(室),探尋醫療廢棄物處置之路……

  2017年,隴原環保世紀行組委會以“城鄉垃圾處理”為主題開展宣傳采訪活動,旨在推廣城鄉垃圾處理的好經驗、好做法,推進我省垃圾分類制度的建立,解決“垃圾圍城”、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7月30日至8月4日,甘肅省“隴原環保世紀行·城鄉垃圾處理”記者團,在天水市武山縣、甘谷縣、清水縣、麥積區、秦州區開展采訪報道活動。

  武山縣 抓點示范,培育典型,促進全縣尾菜處理利用工作整體推進

(記者團采訪武山縣城區生活垃圾收運工程建設情況)

(記者團采訪武山縣大南河流域郭莊園區尾菜處理利用情況)

(記者團采訪武山縣大南河流域郭莊園區尾菜處理利用情況)

(記者團采訪武山縣四門鎮羅灣村廢舊農膜回收示范點運行情況)

  “過去,蔬菜收采季節,我們這里的田埂地頭、河道兩側、公路兩旁,尾菜像山一樣堆放,任其散發難聞的味道并自然消失。”7月31日,武山縣洛門鎮郭家莊村蔬菜種植大戶李曉東在地頭指點著不遠處的公路和河道,對前來采訪的記者團記者說。

  李曉東說,從去年開始,我們種植戶按照縣、鎮政府推廣的尾菜漚肥處理方法,在每個蔬菜種植大棚里挖一個能容納所產尾菜的坑,覆入政府免費發放的包腐棚膜,將尾菜投入其中,并添加有機肥替代腐解菌劑,用土覆蓋,通過微生物作用,有機物不斷被降解和穩定,作為肥料還田。不但緩解了尾菜污染問題,還產生了肥料。

  “今年以來,洛門鎮郭家莊園區積極向種植戶推廣田間簡易半堆半漚肥及直接還田等尾菜處理利用技術,示范區面積達到2800畝。”武山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甑永良說,預計年內示范點蔬菜尾菜處理量達到1300噸以上,尾菜處理利用率達80%以上。

  甑永良說,我們緊抓每年園區種植蔬菜萵筍、蒜苗大量產生尾菜的時節,新建田間漚肥簡易坑、堆肥簡易坑700個,全面推行生物有機肥代替腐解菌劑,切實增強了菜農尾菜處理利用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已推廣生物有機肥700多袋。同時,扎實開展尾菜肥效對比試驗,對在園區內種植的萵筍和甘藍作物,使用不同方式堆、漚肥的3個肥效進行對比試驗,積極探索研究施用后對秋季蒜苗長勢的影響數據,試驗收集尾菜肥料化利用后對蔬菜產量提升等技術。

  “尾菜是新鮮蔬菜在收采、加工、運輸、售賣時必須去掉的爛菜葉子。”武山縣農業局局長宗新武說,蔬菜產業給全縣菜農帶來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隨之產生的尾菜也給農業和農村環境保護帶來了難題。

  宗新武說,蔬菜產業是武山縣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2016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9萬畝,總產量122萬噸,產值22.5億元,產生尾菜30萬噸,尾菜處理工作任務繁重。

  據了解,2017年,武山縣投入資金40多萬元,共采購生物有機肥2875袋,包腐棚膜11250張,免費發放給洛門大南河流域的郭家莊、文家寺、孟莊及武山蔬菜科技園區,城關的清池,山丹的周莊、車岸,馬力的北順等10個蔬菜示范區的2255戶處理尾菜的菜農。目前,通過輻射帶動,已處理萵筍、菜花、甘藍、韭菜及黃瓜等尾菜6.5萬畝,處理尾菜約8.5萬噸,建立尾菜田間簡易堆肥12000多個,全縣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39%以上,其中示范區、示范點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80%以上。

  “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加強了技術宣傳指導。”宗新武說,我們緊抓春季蔬菜集中上市的關鍵時節,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培訓,開展技術指導。同時,縣農環站包片技術人員和鄉村干部緊密配合,通過對菜農進行室內理論講解和田間地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動員菜農開展尾菜田間簡易堆肥和直接還田處理利用,發放尾菜處理技術操作規程明白紙2.5萬多份,制作戶外宣傳固定版面5個,舉辦各類培訓班11期,培訓農民技術員3200多人次。

  宗新武說,我們積極爭取省市項目和政府財政獎補資金。近年來,共累計爭取到各項資金160多萬元,按照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結合我縣實際,對自愿處理蔬菜尾菜的菜農,經包點技術人員驗收,補助生物有機肥1袋、包覆農膜3至5張,激勵了廣大菜農尾菜處理的積極性。加大示范推廣,在打造園區尾菜處理示范點、利用縣級農業科學發展示范點的基礎上,延伸推廣建成了洛門大南河、城關清池等10個示范片區,開展蔬菜尾菜集中處理、田間生物堆肥發酵試驗推廣和漚肥技術試驗推廣,通過抓點示范,培育典型,促進全縣尾菜處理利用工作整體推進。

  談到下一步打算,宗新武說,我縣將嚴格按照省市業務部門的總體安排和統一部署,通過示范區建設,抓點示范,培育典型,確保示范區核心區域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80%以上。同時,帶動全縣蔬菜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39%以上,重點做好尾菜堆漚腐熟后取樣檢測及對下茬作物長勢等相關試驗調查,并形成技術總結予以推廣。

  甘谷縣 磐安鎮醫療廢棄物處置實現全覆蓋

(記者團在甘谷縣磐安鎮中心衛生院采訪)

(記者團在甘谷縣磐安鎮中心衛生院采訪)

(記者團采訪甘谷縣衛計局副局長蔣小勇)

  8月1日,記者團走進甘谷縣磐安鎮四十鋪村衛生室,桌旁顯眼位置擺放著寫有“醫療垃圾”標識的垃圾桶。村醫馬斌告訴記者,為了規范醫療廢棄物的管理,衛生室每天隨時將產生的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進行分類收集,鎮衛生院定期回收登記,按期由天水安泰環衛清潔有限公司轉運集中處理。

  “2016年11月1日,衛生院和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書,由其對全鎮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棄物回收處置。”磐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李云強說,這一做法,有效消除了過去由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處置醫療垃圾所帶來的隱患。

  來到磐安鎮中心衛生院住院部護士站,忙碌的工作人員將一個個拆封后或使用過的醫療廢棄物投入寫有“醫療廢物”標識的垃圾桶內。據介紹,這里的醫療廢棄物將由專人收集到衛生院醫療廢棄物暫存室。

  在磐安鎮中心衛生院醫療廢棄物暫存室,可以看到分類擺放的藥物性廢棄物、病理性廢棄物、損傷性廢棄物等醫療廢棄物專用周轉箱。李云強說,這些周轉箱全部由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免費提供,每周兩次轉運時,帶來空箱供衛生院使用。

  李云強說,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置要求,我們對醫療廢棄物實施分類管理,使用有醫療廢棄物標識的專用醫療垃圾桶、袋。生活垃圾與醫療廢物嚴格分開不混放。對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生活垃圾,使用雙層包裝物,并及時密封運送。衛生院各科室及時做好醫療廢棄物的院內收集管理,在醫療廢棄物裝滿3/4時封扎袋口。暫存處管理人員上門到各科室收集醫療廢棄物,做到定點收集、存放醫療廢棄物。杜絕在非收集、非暫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棄物,并做好交接登記工作。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當發現醫療廢棄物管理不當時,及時上報衛生院醫療廢棄物管理小組,并責令其整改。2016年,全年無發生醫療廢棄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事件。今年1至7月,衛生院處理固體醫療廢棄物2400公斤。

  李云強說,為了強化醫療廢棄物處置工作,磐安鎮中心衛生院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醫院成立醫療廢棄物管理小組,制定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交接制度及各類人員職責。要求管理小組人員每月定時或不定時到各科室、醫療垃圾暫存處檢查制度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整改。按照醫療廢棄物分類目錄要求,磐安鎮中心衛生院對全院醫務人員以及從事醫療廢棄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醫療廢棄物分類、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教育。

  據了解,磐安鎮中心衛生院按照醫療廢棄物管理職業安全防護要求,采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為從事醫療廢棄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保障職業安全,并定期做健康體檢。

  走在衛生院內,可以看到醒目的生活垃圾區、醫療廢棄物暫存處標志,并在暫存處進出口加鎖。據介紹,這些區域都有專人管理,并每日定時清洗、定時消毒,保持清潔、無異味。

  “磐安鎮中心衛生院醫療廢棄物處置的做法,是全縣醫療廢棄物處置的一個縮影。”甘谷縣衛計局局長薛希武說,目前,全縣衛生醫療機構醫療廢棄物的處置實現了各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的醫療廢棄物集中收集到鄉鎮衛生院,邊遠鄉鎮衛生院的醫療廢棄物集中收集到交通比較便利的一家衛生院,由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每周兩次轉運處置。

  薛希武表示,醫療廢棄物規范管理是長期國策,與群眾的安康息息相關,在管理上絲毫不能松懈。我們將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建立更加科學的長效管理機制,完善、規范醫療廢棄物管理,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醫療安全。

  清水縣 農村生活垃圾采取“戶分類、村收集、鄉中轉、縣處理”運行模式

(記者團采訪清水縣紅堡鎮生活垃圾無害化焚燒處理站建設項目)

(記者團采訪清水縣張楊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示范點情況)

(記者團采訪清水縣張楊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示范點情況)

(記者團在清水縣張楊村采訪)

  8月2日,正在做午飯的清水縣永清鎮張楊村村民李芝蘭聽見客人進門,走出廚房回答記者提問時,手指廚房一側窗下排列的垃圾箱、污水桶說,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按照垃圾箱上的可回收、不可回收標識分別投放。對廚房垃圾和污水,也分別倒入廚房垃圾桶和污水桶。然后將生活垃圾、廚房垃圾提出去按類別倒進村里擺放在垃圾投放點的垃圾收集桶。廚房污水沉淀之后,清水用來澆院子里的樹和花,桶底沉淀物也提出去倒進村里投放點的廚房污水收集桶。

  “這些集中到投放點的垃圾,由村垃圾清運員定期收集后二次分類存放,能賣的賣錢,不能賣的運到村莊不遠處的垃圾填埋池填埋或漚肥池漚肥。”帶記者去村外垃圾漚肥池、填埋池的路上,張楊村村民黨忠合邊介紹邊指點路過的秸稈收集點和樹林里的牛羊說,秸稈除利用一部分之外,剩余部分由農戶自行和糞土一同堆肥還田。村里養殖戶養殖的牛羊,按照養殖戶牛羊養殖數量確定每戶輪流放牧天數,每天由養殖戶中的兩人進行集中放牧。這樣,牛羊產生的糞便就直接進入放牧的林草地帶。

  據介紹,張楊村各自然村每15戶組建一支保潔隊,每周輪流開展巷道、廣場等公共區域和通村道路沿線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全村選擇2名有三輪車、駕駛技術好的村民作為村級垃圾清運員,負責定期收購出售農戶可回收垃圾、轉運收集投放點的不可回收垃圾、清運填埋餐廚垃圾。每集中清運一次給予一定的車輛燃油補助。

  張楊村每家農戶戶內都配備了“一箱兩桶一袋”分類設施,“一箱”,即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分式垃圾箱。“兩桶”,即餐廚垃圾桶、污水收集桶。“一袋”,即有害垃圾收集袋。

  在村內配備“兩點兩池一箱”收集設施,“兩點”,即村級垃圾投放點和垃圾收集點,每15至20戶確定一個垃圾投放點,每個投放點配備不可回收垃圾和餐廚垃圾收集桶,全村確定了一個垃圾收集點,建設了垃圾收集房存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池”,即在每個自然村開挖一個垃圾填埋池和漚肥池。“一箱”,即在廣場、村陣地、學校門前分別配備1個兩分式垃圾箱。

  張楊村根據實際,將生活垃圾分為7類。可回收垃圾(可變賣)由農戶收集,垃圾清運員收購轉運到城區銷售處理。不可回收垃圾(不可變賣)由農戶收集定點投放,清運員定期收集后二次分類存放,可回收的銷售處理,完全不能回收的轉運到城區垃圾填埋場填埋或待附近正在建設的垃圾焚燒站建成后焚燒處理。

  餐廚垃圾由農戶收集定點投入,清運員定期清運漚肥處理。污水(泔水)由農戶收集沉淀,清水澆花或灑院,沉淀物定點投放到餐廚垃圾桶或還田堆肥。洗臉水、洗衣水灑院處理,不可直接排入巷道。

  有害垃圾由農戶收集裝入有害垃圾袋高掛存放,清運員統一收集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建筑垃圾由建設、施工單位或農戶清運到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池進行填埋。秸稈糞土由農戶自行還田堆肥處理。

  在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與設備安裝工程、計劃8月竣工投入使用的清水縣紅堡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站建設工程現場,記者了解到,這座垃圾焚燒處理站配置了2輛自卸式垃圾車,并配套建設值班休息室、機修間及儲藥間、危廢物品儲存間、進場道路、煙氣處理系統及循環水處理系統等。

  清水縣副縣長王懷珍說,2018年底,清水縣將建成17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站,實現全縣鄉鎮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這些垃圾處理工程采用國內先進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將生活垃圾廢棄物直接送入焚燒系統內進行高溫燃燒處理,經長時間的高溫焚燒、熱解產生的煙氣,首先經過垃圾過濾層初步凈化,再經過完善的尾氣配套設施凈化后達標排放,杜絕二次污染,將有效解決集中填埋方式帶來的占地面積大、污染周邊空氣、運輸帶來的沿途環境污染、滲濾液導致的地下水污染等問題。

  王懷珍說,近年來,清水縣在農村垃圾治理方面探索建立“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定點投放+定時清運+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長效機制”,采取“戶分類、村收集、鄉中轉、縣處理”的運行模式,全面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和利用。目前,各項舉措已在全縣全面推行。

  秦州區 垃圾填埋氣發電廠實現資源開發利用

(記者團采訪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運行及無害化等級評定情況)

(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

(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

(記者團采訪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垃圾填埋氣發電廠項目)

(記者團采訪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垃圾填埋氣發電廠項目)

(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垃圾填埋氣發電廠)

  8月3日,在2010年10月開始運行的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記者看到1臺噴藥消毒車正在工作,從垃圾處理場出發的管網向遠方延伸。

  天水市秦州區城鄉環衛局副局長趙愛萍說,垃圾場設計日處理垃圾665噸,填埋區總庫容量為317萬立方米,有效庫容為270萬立方米,填埋場設計使用年限為10年。

  “目前,實際日處理生活垃圾量為420噸,現已累計填埋處理生活垃圾92萬噸。”天水市秦州區垃圾處置中心副主任呂江濤說,垃圾場嚴格執行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維護技術規程技術標準,按照過磅計量、分區傾卸、分層推壓、分層壓實、覆土、再壓實、噴藥消毒等工藝流程,對生活垃圾進行衛生填埋作業。

  據了解,在垃圾日常處理中,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做到了日傾倒、日覆蓋,當垃圾達到2米時,及時碾壓。做到了及時殺毒滅蠅,使用“微生物環保劑”,每天持續對填埋區進行循環殺毒滅蠅,有效防止了蚊蠅滋生和垃圾廢氣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做到了定期檢測,嚴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定期對垃圾成分進行檢測,定期對大氣、地下水進行監測,實時掌握各項監測指標。

  趙愛萍說,在今年9月垃圾場滲濾液處理工程建成投運之前,于垃圾堆體上鋪設了滲濾液回噴管網,嚴格執行滲濾液回噴技術,每天連續對垃圾滲濾液進行回噴,有效防止了滲濾液對周邊土壤造成污染。

  走進位于垃圾處理場一旁的垃圾填埋氣發電廠,發電廠負責人介紹,由上海百川暢銀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成的這座垃圾填埋氣發電廠,2014年1月正式與國家電網并網發電。

  據了解,發電系統主要由沼氣收集系統、預處理系統、發電系統、電力輸出系統、火炬燃燒系統、余熱利用系統等組成。垃圾填埋氣發電廠采用國際最新技術的預處理系統,在垃圾上制作集氣井,利用羅茨風機負壓抽氣,抽取的沼氣經過預處理冷卻過濾后,進入機組燃燒發電,產生的電超過10KV后,高壓輸送到國家電網。目前,日發電能力在1萬千瓦時以上,日處理沼氣1.3萬立方米左右,正常運營下,每年可節約燃煤0.11萬噸,相當于每年減少1.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650萬千瓦時,累計處理沼氣754萬立方米,大大減少了垃圾中沼氣的排放,在實現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有效解決了垃圾填埋場因危險氣體堆積而產生爆炸等安全隱患,對節能減排,維護天水地區大氣生態平衡,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天水市 醫療廢棄物高溫蒸汽滅菌處置各項指標均達標

(記者團采訪天水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情況)

(記者團采訪天水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情況)

(記者團采訪天水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情況)

(天水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

  “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天水市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醫療廢棄物處置設施于2010年1月全面進入試運行。2011年8月通過省環保廳、省發改委組織的項目竣工驗收并正常運行。”8月3日,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倉菊說,運行至今,醫療廢棄物高溫蒸汽滅菌處置各項指標均達標,系統運行正常,污染物達標排放。

  辛倉菊說,2016年底,全市共有376家醫療機構與公司簽訂了醫療廢棄物處置協議,年處理醫療廢棄物約1424噸。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共有470家醫療機構與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簽訂處置協議,其中,秦州區180家,麥積區167家,甘谷縣29家,武山縣28家,秦安縣18家,清水縣21家,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7家。今年1月至6月,共收集、處置感染性廢棄物549.5噸、損傷性廢棄物134.6噸,共計醫療廢棄物684.1噸,日處理醫療廢棄物約為4噸,安全處置率達到100%。

  據介紹,在具體工作中,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重點抓醫療廢棄物收運的全覆蓋。收運工作采取專用密封車輛上門收集醫療廢棄物,收運人員與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棄物管理人員按照收運操作規程,填寫醫療危險廢棄物轉移聯單和醫療廢棄物運送登記卡,并與處置人員逐項核對無誤后,交醫療廢棄物處置車間進行規范處置,且由省環保廳對醫療廢棄物轉運車輛安裝GPS實時監管。

  醫療廢棄物處置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置技術要求與操作規程,采用高溫蒸汽滅菌技術,對收集的醫療廢棄物首先進行高溫蒸汽滅菌處置,再經過破碎毀形后,密閉運輸至生活垃圾填埋場醫療廢棄物傾倒專區進行無害化填埋。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MBR膜地埋式一體化設備處理、二氧化氯消毒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

  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并健全應急措施,定期對工作人員開展崗位培訓及應急演練,全面提高處置中心工作人員應對重大疫情事故的應急響應能力。按照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有關要求,認真履行企業環保責任,積極配合環保部門對現有燃煤鍋爐進行了提升改造,并計劃新增1臺2噸燃氣鍋爐,有效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談到今后的工作,辛倉菊說,我們將創造一切條件,對天水市2區5縣醫療機構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做到全覆蓋、收運做到零遺漏、高溫消毒滅菌做到零污染。

  據了解,天水安泰環衛清洗有限公司承擔全市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工作。在監管方面,天水市政府通過建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棄物管理臺賬等措施,加強醫療廢棄物產生單位的環境監管;通過對市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的嚴格審核,加強對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單位的監管;通過制度建設,加強危險廢棄物規范化管理。2016年,經省環保廳檢查驗收,天水市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規范化管理合格率達到100%;通過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加強醫療廢棄物處置應急管理。

  2015年,天水市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還與定西市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簽訂履行了醫療廢棄物應急協同處置協議,規范醫療廢棄物在地區間的協同應急處置,防止發生醫療廢棄物污染環境事件。

攝影相關圖片
煙火人間(二) 麥積山溫泉迎來高鐵旅游團(圖) 因為寶蘭高鐵,她成了網紅(圖) 天水在線乘坐首趟“天水號”側記 煙火人間(一) 王銳等慰問乘坐首趟“天水號”乘 百對新人搭乘“幸福動車”相約在 寶蘭高鐵“天水號”動車首發儀式 天水人的早飯,除了呱呱,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