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當農歷二月二的微風吹得堤岸漸綠,吹得花蕾蘇醒,吹皺一湖春水的時候,也把秦州區玉泉鎮張家溝吹成了一道熙熙攘攘的流動風景。
農歷二月初二,是土地爺的誕辰日,也是玉泉鎮張家溝舉行民間文化廟會的日子。這一天,來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攜帶香燭祭品到廟里祈福許愿,祭祀土地神。從早晨五六點到半夜十二點,張家溝土地廟里香煙繚繞,磬聲悠悠,香火不斷。
這一天的張家溝,商賈云集,人來人往,廟會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們向這里聚集。還不到下午兩點,通往張家溝廟會的小路就被人擠得滿滿當當。有人推著自行車,載著滿眼好奇的小娃娃,把鈴鐺按得“叮當”亂響,在人群中間左拐右拐往前趕;有些小伙子小姑娘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說說笑笑結伴而行;有些老年人拄著拐杖,不急不慌,慢悠悠地晃蕩著前行,那一定是要在廟會上看戲的。
戲臺子就設在土地廟對面,白天晚上都在唱秦腔,《華亭相會》、《二進宮》、《出五關》、《黃河陣》等輪番上演,大人小孩都愛看。戲臺下黑壓壓一片,被人圍得密不透風,前面有人剛一站起來,后面就有人使勁吆喝:“快坐下!快坐下!”等戲一開場,鑼鼓一敲,臺下的人都笑得樂開了花,頻頻爆發出喝彩聲。今天演的是《出五關》,臺上唱得熱鬧,而臺下的老人們顯然對這出戲的內容很熟悉,一位老漢蹲在地上吧嗒吧嗒抽著旱煙,只顧著和相熟的老伙伴拉家常。
廟會上最開心的要數孩子們了,他們在人群里鉆來鉆去,兜里揣著大人給的幾塊錢,一路上蹦蹦跳跳,你追我跑,專找賣玩具的小攤。等到玩累了跑不動了,又被廟會上的美食迷住眼,湊在小吃攤前走不動路。
“砰!”久違的聲音讓小編驚喜萬分,伴隨著小孩子的尖叫循聲望去,街頭一個小角落被一團白煙迅速包圍,剛出爐的米花白胖白胖的,歡樂地冒著熱氣,空氣中漸漸彌漫著爆米花的香氣。對了,二月二這天,除了炒蠶豆和炒黃豆,爆玉米花也是人們最受歡迎的小吃呢!“砰然一響如天雷,一團霧氣直沖起。籠中花開香四方,童兜裝滿笑呵呵。”一聲吆喝,一個風箱,簡易的蜂窩爐里火燒得正旺,手藝人將炮筒轉得飛快,一如我們小時候經常見到的樣子。傳統的爆米花帶給了孩子們驚奇快樂,也為初春的廟會裹上了甜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習俗是一個時代和一方地緣的人文產物。張家溝民間文化廟凝聚了天水人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承載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更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秦腔演出
▲秦腔演出
▲秦腔演出
▲秦腔演出
▲秦腔演出
▲秦腔演出
▲秦腔演出
▲觀看秦腔演出
▲在線小編逛廟會
▲在線小編逛廟會
▲在線小編逛廟會
▲在線小編逛廟會
▲在線小編逛廟會
▲在線小編逛廟會
▲在線小編逛廟會
▲在線小編逛廟會
▲爆米花
▲爆米花
▲爆米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