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0/BeyondPic/2016-6/19/1606190053d940b4ceb0d2b4a8.jpg)
6月18日下午,在2016(丙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即將隆重舉行之際,中國知名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劇作家楊玉峰先生的鴻篇巨著——中華古文明伏羲題材長篇歷史小說(同名電視連續劇本)《羲皇》在天水市博物館舉行首發儀式。首發儀式由天水市委宣傳部主辦,天水市博物館承辦。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正茂出席首發儀式并講話。
![](/Files250/BeyondPic/2016-6/19/1606190053abf45d58cb74a745.jpg)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正茂出席首發儀式并講話)
![](/Files250/BeyondPic/2016-6/19/16061900533dcb411efe121a0c.jpg)
(天水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小熊主持首發儀式)
在祖先的黃土地上
楊玉峰
![](/Files250/BeyondPic/2016-6/19/16061900535f766b2160fe1fc6.jpg)
(楊玉峰先生介紹電視連續劇《羲皇》的創作過程)
今天,就我個人的歷史小說,也包括電視連續劇《羲皇》,天水市委宣傳部、天水市博物館主辦承辦首發式,這是對我個人莫大的支持鼓勵,也傳達了一個信息,就是天水市對重點文化工程項目的重視,也預示著一個事實,在時代發展的今天,天水市文化建設百花齊放形勢必將到來。在此,我向今天前來參會的領導表示感謝,向各位光臨活動的親朋好友表示感謝,向給予我支持的天水市博物館編委會成員表示感謝,向成書過程中,給予我關照的國務院僑辦所屬九州出版社、洲際印刷廠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我在古秦州這塊厚重的土地上,從1982年來到當年小鎮樣的城市里,到2004年宦游北京,共生活了22年。22年來,我感受過它的歷史底蘊,感受過世情的冷暖炎涼,感受過古秦州城市的歷史巨變,特別是感受到了伏羲文化在這個地方的厚重與綿長。自從,90年代初發現了伏羲文化這塊珍寶時,我便一頭扎下去,沉下來,在別人走出象牙塔,我卻鉆進了象牙塔,成為伏羲文化領域內一名執著的背著十字架走路的探寶者。就是到了北京,我也是一邊采訪包括賈慶林、楊潔篪、李肇星、姜昆等近百位共和國政要名流,一邊仍在象牙塔里做伏羲文化,寫伏羲本子,正如《北京晚報》受訪時一名記者所說,我是背著伏羲上北京的人。所以,有人說我放著利益不要,放著官的機會不抓,真是個奇人怪人傻人。只是,奇則奇矣,自己認了,怪則怪矣,自己受了,傻則傻矣,一生過了,反正是一生堅持下來了。我就是個一生只會做這一件事的人,而且是毫不后悔地做這一件事,更是愉快地做這一件事。因為,我認準,這件事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死了也是能傳世的。
由于有了這些對自己、對伏羲文化的一份責任與情懷,10多年間,我本人先后參閱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范文瀾《中國通史》、郭沫若《中國史稿》等文著,作為第一屆伏羲研究會理事參加了多次文化節,走訪了甘肅天水、秦安、甘谷、靜寧,河南淮陽等地的大地灣、卦臺山、太昊陵、女媧廟等。先后拜訪了北大、清華、南開等幾十名專家學者;訪問了湖北、河南、臺灣、日本等地有關伏羲廟主持、研究專家、文化學家。
在這些基礎上,我整理提出了“家庭的起源即文明的起源”這一全新的歷史命題,并花費10多年時間,把它付之實踐,變成一項實實在在的文化工程。
說這部小說是歷史小說,那就得有一些歷史的依據。多年來,作者根據大量的歷史文獻、文物古跡、口頭傳說及其教科書,提出了一個命題,那就是家庭的起源就是文明的起源。正如霍松林先生所說,在這一命題下,伏羲女媧的故事便有了哲學意義上對整個故事的歷史架構。這個命題作為一條新的渠道,也會讓學界耳目一新。
小說和電視劇屬于文學藝術范疇,自然要用形象思維的眼光來看。作者經過多年的磨礪,故事已經講得跌宕起伏,情節曲折,細節生動,人物有個性,有喜怒哀樂,絕非一部粗制濫造的文字游戲。在現時代的背景下,看看我們的先祖如何開創文明?如何創立家庭?如何創制陰陽八卦體系?這對于我們傳承五千年華夏文明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藝術上,楊東晨先生說,故事設置基本符合遠古時代特色,背景、道具基本符合那個時代歷史教課書的定位,人物設置以民間傳說、教課書及研究性文著中的部分資源為影子,設置了10多個主要人物,他們一個個性格鮮明,情感豐富,呼之欲出,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劇本中。
需要說明的是,這本書前期一直是以電視連續劇的文學劇本形式在社會上推介,現在我們又以小說的身份與大家見面,個中也必有錢因或他因。不過,最終的歸宿還是要回歸到電視連續劇熒屏上去的,因為,那才是作者真正的夙愿。有一日,當我們放下這本小說,兩只眼睛盯著熒屏的時候,那就不會是一本書這樣的能量所能比擬的。因為電視劇才是當今文學藝術界和現代傳媒的主流,是最快捷、最廣泛、最有影響力的傳播渠道。它必將為天水、甘肅的文化、旅游、經濟等各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中華古文明伏羲題材長篇歷史小說《羲皇》包括同題材35集電視連續劇創作成熟的10多年間,一直受到社會廣泛的關愛與支持。其中,國學泰斗、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文學研究所所長霍松林,中國語言大學教授、屈原學會會長方銘為本書慷慨賜序。
中國古建專家、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羅哲文,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介石之孫蔣孝嚴,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中國哲學學會副會長劉文英,蘭州大學中文系主任、博導、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柯揚,中國著名翻譯家、蕭乾夫人文潔若,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博研究館員楊東晨、原天水市委書記王洪賓等先后題詞、作詩、撰文。今天又受到現在市委領導的重視,王銳書記給予了關注和重視,市委宣傳部今天又在這里舉辦首發式。
蔣孝嚴先生在題辭中寫道:同祖同宗,龍子龍孫。最后,就讓我們這些同祖同宗的龍子龍孫們共同聯手,爭取把它搬上熒幕,我想,它對古秦州,今天水的宣傳,將會有一個更大的推動。到那里,我們就會如霍松林先生、張淵量、文潔若等所說,它就變成了一件功德無量、功莫大焉的大事,它就會在我們天水的歷史上,寫下厚重的一筆,在我們人生的履歷表中添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次,感謝領導專家學者好友的傾力相助,愿伏羲保佑今天來的所有人平安健康,福壽有余,苗裔興旺。書后有聯系方式,歡迎大家多交流。
謝謝大家光臨。
![](/Files250/BeyondPic/2016-6/19/16061900537fd9939d8e121bbb.jpg)
(天水市博物館館長李寧民介紹出版系列叢書及對楊玉峰先生著作扶持情況)
![](/Files250/BeyondPic/2016-6/19/1606190053bfa8194fb2c72f4f.jpg)
(天水師范學院教授劉彥祥從歷史和文學兩方面對該書的作用和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
![](/Files250/BeyondPic/2016-6/19/160619005342254df24ae75f82.jpg)
(首發儀式現場)
《羲皇》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朵具有奇異功能的花朵
影視領域內近年來最具藝術魅力的獨特影視力作
海內外目前唯一一本以長篇故事形式勾勒古代文明的鴻篇巨制
影視制作、投資最具潛力、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影視平臺
故 事 梗 概
我們這個民族綿延久遠,如絲如縷般千載萬代。它災難深重如磐石壓頂,可又不斷不滅繁衍至今。它幾經分割卻從未裂斷,苦難、災害、戰爭、仇恨都沒有讓它亡根滅種。
那么,它的根在哪里?它為什么如此堅韌而不斷、生生而不息?維系它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它從何而起、因何而來?家庭、私有制如何起源?生民們得以教化、進化、馴育的陰陽八卦理論如何得以萌芽誕生成體?等等,中華古文明伏羲題材長篇歷史小說《羲皇》和《開天》電視連續劇正好回答了這一系列問題。
作品以推進家庭起源為主線,以教化民眾的大易文化誕生為附線,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講述了以伏羲為主的一群遠古先哲,在野合向對子轉變、野蠻向文明邁進、母系向父系過渡的整個一個時代典型環境里,大易天下,艱難確立中華民族開明盛世時期第一個家庭的故事,推演了家庭起源的艱辛過程,警示現代的每一個人當珍視社會最小的單元——家庭的和諧。
伏羲在與星兒、鶯兒、葉兒、女媧四個女人的交往中,在與以丑石為代表的野合野蠻者的爭斗中,圍繞對子與群居、固定與野合、文明與野蠻而發生了一系列嬉笑怒罵、爭爭斗斗的故事,與其他的生民發生了打打鬧鬧、爭爭搶搶的故事,最終在爭斗、陰謀、暗算、交換、搶掠中各自磕磕絆絆地進入“家庭”,以“儷皮為禮”,實現了別人不能騷擾的對子,達到了確立對偶婚制時期人類第一個家庭的終極目的,宣告了一個亂婚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誕生。同時,故事演繹了伏羲和以他為主的一群遠古先哲大易天下、發現、發明陰陽八卦、大易文化的過程,兩線并進,使作品明確地傳達了一個理念,那就是現代的改革、歷史上的變革、遠古的大易都是一脈相承的,它們都是人類長河中的主旋律。作品從演繹龍的傳人的降龍故事浪漫開局,從演繹女媧補天的血祭上蒼浪漫結束,以推演整個家庭起源為主線,使整個故事跌宕起伏,細節連環,入情入理,令人淚眼婆娑,笑意捧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