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的“帶頭人”
——記武山縣龍臺鄉青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正川
在武山縣龍臺鎮青山村,有這樣一位是土生土長的青山人。工作30多年來,一直愛崗敬業、恪盡職守,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全心全意為百姓著想,帶領全村百姓脫貧致富。他,就是青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正川。
2月26日,記者來到青山村,一條條水泥路、一排排路燈、新建的小學校舍被春日里的陽光照的格外溫暖。在剛建成的村級服務中心見到王正川時,干凈的衣著、樸實的笑容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告訴記者,自1996年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從土生土長的農民成長為一名群眾心中的領頭人,20多年來的工作經歷,煉就了他一身鋼柔并濟、不屈不撓的性格,忘我的工作熱情,以無悔的付出詮釋著黨的宗旨。
王正川說:“起初,當村干部并沒有想太多,只是想著可以指揮全村群眾。但是后來,慢慢不這么想了,更多的是想怎么能當好這個村干部,怎么能將村里這落后的面貌進行改善,怎么夠帶領全村群眾不斷致富,逐漸將做好群眾的事當做是一名村干部應盡的責任來抓,把群眾的認可當做自己一生的追求來干。”
▲王正川率領村民硬化的道路
青山村有三個自然村,村內巷道雨天泥濘不堪、牲畜糞便隨處可見、群眾出行極為不便,王正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他多次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意見建議,積極向上級領導反映,爭取項目,按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要求,積極動員群眾籌資籌勞,硬化了柴嶺澗、吳家溝、岸溝自然村巷道1.12萬多平方米,建成護村堤防1000米。如今青山村的三個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已實現了全覆蓋,70%的田間道路實現通農用三輪車。
▲2010年王正川和村民自籌資金實施了自來水入戶工程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全力以赴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是王正川工作人生信條。面對全村飲水安全問題,他先后籌資籌勞對三個自然村的山泉水水源地進行了改造,還積極響應全縣南部人畜安全飲水項目工程,配合技術人員在柴嶺澗選擇安全水源點五處,在吳溝組、岸溝組各一處,完成安全飲水管道鋪設和自來水入村,解決了多年飲水難問題,讓村民真正喝上放心的自來水。
“為了讓村民增收,我與班子成員多次商議,同時結合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與村民一次又一次的對接,最終將承包地進行退耕還林。目前,全村退耕面積1100多畝,每畝給群眾補助1500余元。”王正川看著滿山的綠樹,欣慰的笑著。
這些年來,在這個“大家長”的帶領下,青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建了青山小學,積極申報完成了全村農網升級改造項目,組織群眾進行災后恢復重建,實施了10戶災后恢復重建集中安置點建設,積極化解矛盾,促進鄰里和諧,注冊成功了龍臺慈云蠶豆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蠶豆、馬鈴薯等富民產業,積極扶植15戶養殖專業戶發展家庭養殖,商議幫扶計劃和措施,做到因戶施策,精準對接······
▲“最美基層干部”武山縣龍臺鄉青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正川向記者介紹為民辦實事情況
當記者問起新一年工作時,他說:“今年為村上再爭取200米的護村堤防,還將在城沿公路兩旁栽10畝風景樹,美化村容村貌。”在王正川的侃侃而談中,我們可以清晰看見,這個青山綠水懷抱中的美麗鄉村新一輪發展的卷軸正在向我們鋪展。
▲針對青山小學破舊情況進行了新校園建設
▲龍臺鄉黨委副書記鄧遠萍介紹王正川在推進精準扶貧帶領村民奔小康方面取得的成績
▲村民趙守紅介紹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實行自來水工程帶來的變化
▲王正川獲得的各種榮譽
▲一心一意為村民自己新房還未蓋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