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4/BeyondPic/2015-1/30/1501300129e77342e9d610b870.jpg)
天水在線蘭州1月29日訊 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今天晚上召開首場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天水市市長楊維俊、白銀市市長汪海洲、隴南市市長陳青分別介紹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Files244/BeyondPic/2015-1/30/1501300129577d49fb31c2c34b.jpg)
主持人 馬森:下面,請楊維俊先生介紹情況。
2015年1月29日19:47:36
楊維俊: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堅持“兩手抓、兩手硬,雙促進、雙落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項目建設成果豐碩,重點領域改革有效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的位次明顯前移,約束性指標均低于控制目標。
我們堅持穩增長,促發展,趕超進位取得明顯效果。始終把穩中求進、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逆勢較快增長。完成生產總值496.89億元,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90.65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193.02億元,增長11.3%;第三產業213.22億元,增長7.6%。固定資產投資537.76億元,增長21.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4.29億元,增長12.7%。大口徑財政收入突破百億元,達100.18億元,增長15.75%,其中公共財政收入31.83億元,增長15.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5元,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4982元,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3.16億元,增長10.5%。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的位次均有前移,有些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Files244/BeyondPic/2015-1/30/1501300129bca9654a956aebaf.jpg)
楊維俊:我們堅持調結構,轉方式,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農業上,圍繞打造“果品、蔬菜、畜牧、勞務”4大百億元主導產業,加快8大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實施科技增糧、優質梯田、林業生態、土地流轉、安全飲水等10個“百萬工程”,扶持壯大“100強龍頭企業”,加快3條城鄉一體化示范長廊建設,持續抓好100個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四大主導產業收益占農民收入比重達80%以上。工業上,堅持集群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工業“提質擴量”工程,圍繞“培育5戶以上年銷售收入上50億元的產業化企業、10戶以上上10億元的骨干企業、50戶以上上億元的成長性企業,逐步形成年銷售收入上百億元的‘六大產業集群’,打造年銷售收入上千億元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階段性目標,去年重點實施了華天、星火、長城電工三大產業園和卷煙廠易地技改等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03個,完成投資102.5億元。積極推進開發區擴區增容,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華天科技、長開公司、岐黃藥業、電傳所公司列入全省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件、甘肅名牌產品10個,新認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件。第三產業上,全面實施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136”工程,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宜居宜業宜游歷史文化名城為統攬,加快中華始祖文化園、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麥積山文化旅游產業園3大園區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化產業發展壯大、文化服務基礎建設、文化品牌打造提升等6大工程,重點實施了一批文化旅游項目,促進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24.83%,旅游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8.02%和28.2%。加強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甘谷浙江商貿城一期建成運營,天水商貿城、天水會展中心、秦安西部小商品城、國家級武山蔬菜批發市場等項目加快建設。
我們堅持抓項目,增投資,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實施“3341”項目工程,向上爭取項目3901項,落實資金65.48億元;實施招商引資項目360項,落實資金312.78億元。寶(雞)蘭(州)客運專線、天(水)平(涼)鐵路、十(堰)天(水)高速天水段建設進度加快,引洮城區供水工程啟動建設,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完成選址批復,我市自行融資建設的麥積至甘谷二級公路、國道310秦州至武山段升級改造項目進展順利,天(水)平(涼)高速公路、天水至武都鐵路、靜寧至天水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逐步推進。著力構建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骨架,組織實施城建項目284個,完成投資70.13億元,成紀新城、穎川新城、東柯新城、秦州新城、三陽川新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序展開,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重視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積極推進“一縣十鎮二十村”新型城鎮化試點,全市城鎮化率達34.06%。
![](/Files244/BeyondPic/2015-1/30/15013001294d13e6672ad19bf5.jpg)
楊維俊:我們堅持惠民生,促和諧,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去年民生支出164.07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1.49%。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改造校舍41.26萬平方米,公辦中心幼兒園實現鄉鎮全覆蓋。市文化中心、市體育中心項目等有序推進,麥積全國綜合養老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即將完工。麥積山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創編的《大秦文公》、《軒轅大帝》分別獲第七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優秀劇目特別獎”。省列10項23件、市列13件民生實事全面落實。“雙聯”行動和扶貧攻堅深入推進,減少貧困人口27萬。新建農村公路2200公里,解決了35.16萬農村人口和5.53萬農村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新開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6606套,建成5257套,3934戶群眾入住保障房,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1.28萬戶。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提標擴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7.6%,新農合參合率97.8%。
2015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宜居宜業宜游歷史文化名城和建設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的目標,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應對新變化,全力推動大發展,扎實開展“工作落實年”活動,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主動的擔當、更加有效的作為,全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讓全市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有新的提升,讓天水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得更好更快。
![](/Files244/BeyondPic/2015-1/30/150130012921302d82f56b0da8.jpg)
(《光明日報》記者提問)
《光明日報》記者:天水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如何加快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2015年1月29日20:18:15
楊維俊:天水有8000年的文明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歷史文化燦爛輝煌,燦若星辰。歸納起來,最主要的有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場文化。
省委、省政府通過積極爭取,在國家層面打造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文化戰略平臺,這在新常態下給甘肅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建設好這一戰略平臺,既能推動歷史文化的大繁榮,又能促進經濟的大發展,同時還能帶動群眾生活的大改變。比如去年在整個經濟指標下行的情況下,全市文化產業增速達到了24.83%,旅游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8%以上。秦州區平南鎮一個行政村結合美麗新村建設,新上了滑雪場項目,每天收入都在5至10萬元以上。
在全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三大版塊中,天水作為隴東南歷史文化區的核心區域,文化資源豐富,區域位置優越,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必須有舍我其誰、責無旁貸的擔當意識;又要有主動作為、履職盡責的政治意識;更要有在這項工作中如果沒有大的作為,或者不出彩,就上對不起老祖宗、下對不起老百姓的責任意識。
在這方面,首先,我們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做好文化傳承創新的整體規劃和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等一系列規劃工作。二要認真實施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136”工程,就是以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宜居宜業宜游歷史文化名城為統攬,建設中華始祖文化園、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麥積山文化旅游大景區三大文化產業園區,搞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文化產業發展壯大、文化服務基礎建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文化品牌打造提升六大工程。三要以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為切入點,打造“由天水·知天下”的文化旅游品牌。四要以項目為支撐,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建設。在這方面我們已經謀劃了一批大的項目和小的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必將有效提升天水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和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水平,使其真正成為新常態下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新的增長點。在這方面我們會有所作為。
![](/Files244/BeyondPic/2015-1/30/15013001297588bf2b8e9bbbbc.jpg)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提問)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楊市長,您好!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交通保障,請問市長,天水是如何加快推進交通建設的?此外,天水是嚴重缺水型城市,城鄉用水供需矛盾突出,請問市長,天水將如何解決城鄉供水問題?
2015年1月29日20:40:14
楊維俊:全面建成小康,交通必先保障。近些年,在交通建設上我們主要圍繞三個層面做工作,一是結合全省公路建設“東部大會戰”,把天水全力打造成隴東南的交通樞紐城市;二是圍繞把天水建設成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這一目標,全力打造公路、鐵路、民航一體化的立體交通網絡;三是緊緊圍繞基層老百姓的“行路難”、“出行難”問題,加快實施農村交通道路暢通工程建設。
在公路建設方面,天水到寶雞、天水到定西高速公路的建成,打通了蘭州經天水到西安的東西大通道,天十高速天水到成縣段今年建成通車,即將打通天水到漢中和十堰方向、天水到武都方向的西南邊通道,今年即將動工建設的天水到平涼高速公路,以及省上謀劃的天水到靜寧高速公路、陜西隴縣到甘谷高速公路等項目,將打通天水到北邊和東北邊的通道。另外,隨著莊浪到天水、洛門到禮縣等幾條二級公路和幾條戰備公路的建成,特別是我們通過創新機制,組建成立了天水市公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爭取國家補助和自行融資,啟動實施了投資20億元的麥積至甘谷二級公路和投資35億元的國道310秦州至武山段改造項目,大大增加了市內交通道路的通行能力,這樣將基本形成天水市公路交通骨干網絡和交通樞紐。
在鐵路建設方面,積極為寶蘭客運專線、天平鐵路建設提供服務保障,按國家計劃,天水到平涼鐵路今年建成運營,寶雞到蘭州客運專線明年建成運營。同時,協助有關方面積極推進天水至武都鐵路的基礎性工作,構建“十字”形鐵路基本網絡骨架。另外,在去年開通天水至蘭州旅游專列的基礎上,今年開通天水至西安旅游專列。
在航空建設方面,主要做兩件事。一是加快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通過多方努力,2014年2月空軍對新機場選址作了批復,又通過去年做工作,昨天國家民航局也對選址作了批復,我們將全力推進后續遷建工作。二是在完成機場遷建前,重點做好天水現有機場的通航工作。在原來每天有天水到西安航班基礎上,去年開通了天水到天津到大連、天水到西安到重慶的航班。今年,我們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全力打造天水至西安的“航空快線”,每天有三、四班以上天水到西安的航班,然后采取“一票到底、代碼共享”的形式,直接開通天水經西安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一線城市和重點旅游城市的航班。
在通村交通方面,按照國家和省上的安排,我們連續實施通鄉、通村道路建設工程,交通通行率大大提升,比如去年一年就建成通村公路2200公里,行政村通暢率達到74.5%。今年將繼續建設1500公里以上的通村道路,同時通過一事一議等項目,加大村莊道路硬化建設力度,從根本上逐步解決農村“行路難”和“出行難”的問題。
天水確實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地區。不僅農村吃水矛盾突出,城市供水也是制約城市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在建設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規劃布局中,我們把城鄉供水問題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按照“城鄉統籌、遠近結合”的措施辦法,下決心解決好城市供水和農村群眾“吃水難”的問題。
在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方面,從2005年開始,我們結合實施國家和省上安排的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25處,解決了195.1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近年來我們又集中實施了百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到2015年底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將達到92.4%。今后幾年,將集中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項目,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
在解決城區供水方面,我們主要通過近期和中長期兩個層面做好工作。近期集中抓應急供水,通過安裝一體化凈水設備、新建加壓泵站、新建應急水源井等辦法,使城區日供水能力達到7萬噸以上,化解供水燃眉之急。在中長期層面,將分步推進引洮城區供水項目和曲溪調水工程項目。在引洮城區供水項目的實施上,我們通過創新機制,成立了市水投公司,與省水投公司合作實施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管道建設的控制性工程已經由省水投公司組織實施,這個項目可每年提供5548萬立方米的城市用水。南部山區曲溪供水項目的23個基礎性項目文件已辦理22個,建設資金主要通過爭取國家項目和市場融資辦法解決,建成后年供水量可達5700萬立方米。通過這兩個項目的實施,可從根本上解決天水市百萬人口大城市的供水問題。另外,從長遠角度上考慮,省上正在謀劃白龍江調水工程,天水也將在這個項目中受益。
![](/Files244/BeyondPic/2015-1/30/1501300129bb5ffdab56d7a35c.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