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線慶陽報道 9月21日上午,由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文化部社會文化司、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農牧廳、甘肅省文化廳、甘肅省商務廳、中共慶陽市委、慶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09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隆重開幕。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市委常委、秘書長蔣曉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任佰年,副市長趙衛東,市長助理、市政府秘書長安永率天水代表團參加。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致信祝賀。
許嘉璐在賀信中說,慶陽是中華民族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殷商末期,周先祖在此教民稼穡,開啟了中華民族農業文明的先河。此次農耕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必將為發掘我國傳統農耕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陸浩、徐守盛在賀信中說,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對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崇尚和諧、順應自然、勇于創新等優秀品質的養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厚土。位于高原厚土之上的慶陽,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作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革命老區,文化積淀厚重,紅色遺產豐富,資源稟賦優越,發展潛力巨大。在現代化進程中,繼續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和有益成分,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甘肅的科學發展,也是重要的精神資源和必不可少的文化滋養。我們希望慶陽廣大干部群眾以成功舉辦中國農耕文化節為契機,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弘揚民族精神,把力量凝聚到建設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這一奮斗目標上來,進一步形成率先發展的共識,增強率先發展的合力,乘勢而上,加倍努力,為全省、全國的建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農業部原部長何康宣布首屆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開幕。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勵小捷為農耕文化節節徽揭幕。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副省長咸輝在開幕式上講話。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牟本理、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姚文倉、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出席開幕式。
據了解,“2009’中國(慶陽)周祖農耕文化節”主要活動共七項,包括開幕式、中國“三農”科學發展論壇、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慶陽香包中國香道和名優特農產品展示交易、中華農歌隴東民歌演唱會和周祖(農祖)公祭。
慶陽在歷史上一直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地區,素有“隴東糧倉”之稱,悠久的周祖農耕文化對這里的社會歷史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慶陽已經成為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中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的“中國優質蘋果之鄉”、“中國黃花菜之鄉”“中國小雜糧之鄉”,被國家林業總局命名“中國杏鄉”。 悠久的周祖農耕歷史還孕育了慶陽獨特的民俗風情。慶陽民俗文化獨巨特色,慶陽香包繡制、慶陽嗩吶藝術、環縣道情皮影、慶陽剪紙、窯洞營造技藝等五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