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洗車業漲價:
大勢所趨,還是“串通漲價”?
本報記者胡曉宜 實習生陳琛
![](/Files196/BeyondPic/2008-3/7/030165.jpg)
這家洗車店雇傭的員工大多是看起來十四五歲的孩子.
隨著豬肉漲價、面粉漲價、植物油漲價、蔬菜漲價……“漲價”對老百姓來說絕對不是什么新鮮事。近日,我市洗車行業也加入到漲價的大部隊中,洗車價格普遍上漲五成。而其漲價的合理性是否存在?這種現象是市場規律還是趁勢作亂?為此,記者做了進一步的調查。
商家:成本增加,漲價“大勢所趨”
“20年前天水的洗車價格就是10塊錢,現在什么東西都在漲,洗車再不漲,我們就吃不消了!”市內某洗車行的張老板如是說。他在這個行業屬于“老字號”,所采用的設備也是較為先進的電腦自動洗車設備,頗具規模,洗車工也較多。由于設備較為先進,洗車時采用循環水,從而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所以,與其它洗車行漲價的原因有所不同,對于張老板來說,在工人身上的花費大大增加是他漲價的主要原因。“以前每個月400元左右的工資就可以請到一名洗車工,而現在,五六百元的月工資還不一定能請到一名洗車工。”張老板向記者“大吐苦水”,“況且我店里聘用的洗車工都是包吃住的,去年以來,糧食、豬肉等都普遍上漲,工人們的伙食費用也上漲了。”漲價后,他的生意沒有任何影響,對于漲價,許多顧客都表示由于服務質量較高,所以能夠接受。
然而,我市的洗車行大部分規模較小,設備簡陋,一支高壓水槍、一塊空地就是他們的主要行當。同樣,大多數如此規模的洗車行老板告訴記者,物價的普遍上漲是漲價的原因之一,同時,水價上調,而人工洗車耗水量巨大,是漲價的重要原因。“現在什么都漲,我們也應該漲價了!”市內某洗車行老板這樣對記者說。在他的話中,我們不難聽出,許多小的洗車行以成本增加為理由漲價,但其中摻雜著不少跟風漲價的因素。
3月3號,記者在秦州區東橋頭附近的一家洗車行采訪時,這里的老板告訴我們,他這里的洗車費用并沒有增加。這就表明,不漲價并非無利可圖,固然有成本的上漲這一主要原因,但不難看出有另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進行跟風漲價、趁機謀取私利。
物價部門:行為不屬“串通漲價”
麥積區物價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說,對于一些壟斷行業的價格上調,如果是聯合統一提高價格,就屬于“串通漲價”,是典型的行業壟斷行為,屬于違法,物價部門將堅決查處。
3月6日,記者連線市物價局了解情況時獲悉,洗車收費問題并非國家價格管理范圍,收費高低由市場決定,屬于正常的市場調價。
洗車行業亟需規范
記者了解到,面對洗車費用的上漲,很多市民認為,漲價在意料之中,但沒想到會一下漲這么多。市民張先生說,自己感到洗車行業成本不透明,漲價缺個說法。
據業內人士稱,這主要和我市洗車業的不規范有直接的關系。
3月6日下午,市工商局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個規范的洗車店,必須要取得水利部門的許可方可營業。但這一手續辦理起來要經過嚴格的審批,不容易辦下來,所以一些商家就私自開了起來。”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我市洗車行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無證經營,條件簡陋。工商部門對此也沒有出臺具體的標準。據記者了解,我國部分城市已在規范洗車業方面做出了嘗試。西安市就對洗車行業出臺了硬性標,1.機動車輛清洗場(站)必須在室內或院內作業,并達到足夠的面積(二環以內120平方米以上,二環以外100平方米以上),且進出口及作業場地必須硬化;2.各機動車輛清洗場(站)每個洗車位應設有1.5立方米的沉淀池,洗滌水經二級分隔沉淀處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3.各機動車輛清洗場(站)均不得占道洗車、擦車,使污水外流。
有部分市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我市能夠對洗車業加大管理力度,出臺相關的具體標準,規范其操作流程,就不會出現污染環境、浪費水資源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收費標準也會更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