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195/BeyondPic/2008-1/27/3770167_222237.jpg)
一輛沉重的三輪車,一個在寒風里弓起身子奮力蹬車前行的古稀老人,一面寫著“義務支教”的小紅旗……這樣的場景,很多年紀大一點的天津人十幾年前在街頭巷尾見到過,更有很多人通過報紙和網絡上的照片見到過。一個叫白方禮的老人,他和他的三輪車,還有很多的義務支教的故事,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昨天,不少人在天津的街頭又見到了這樣的情景,正在拍攝中的彩色故事片《白方禮》劇組回到天津,用鏡頭記錄老人在天津留下的助學故事。拍攝現場,演員們在感動著,天津老鄉也再一次想起了那個善良的老人。
“白爺爺”星夜兼程回天津
昨天上午10:00,天津海河邊,一個頭發雪白的老人,蹬著一輛藍色的三輪車,從獅子林橋的方向往金湯橋駛去,破舊的三輪車和衣衫簡樸的老人,很快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在駐足觀望的人群中,有人就在議論:“是演白方禮了吧。”不遠處,幾個攝影師的呼喚證實了旁觀者的猜測:“大家讓一讓,白爺爺再來一次。”
聽說是在拍白方禮老人的電影,很多市民自覺地給劇組維護起秩序來,一組鏡頭拍過,扮演白方禮老人的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黃少泉老先生騎著車過來了。很多人圍了上去:“真像啊,像白爺爺。”“您這么大歲數了還為我們這位天津老爺子做事,真謝謝您。”大家的熱情讓黃先生很感動:“白方禮老人在天津人心中這么有影響力,太讓我感動了。”
站在一邊的制片人李佳倫趕緊給黃先生披上衣服,他說:“我們昨晚才趕回天津,電影是在甘肅天水開機的,拍了12天。下了12天雪,我們只好移師天津,春運期間,火車那叫一個擠啊,奔波了一天一夜,終于回家了,一大早,我本來想讓大家多睡一會兒的,可是,大伙兒都是一個心氣兒,快一點拍,讓白爺爺早一天重現在銀幕上。”戲內戲外兩位老人都感人
中午12:00左右,劇組又來到了解放橋邊,在這里要拍“白爺爺”從火車站拉乘客過橋的場景。已經75歲的黃少泉老人,車上拉著兩個乘客,艱難地從橋下往上騎,好不容易才上了橋,老人卻氣喘吁吁地向導演喊:“我覺得感覺不太好,再來一次。”導演馬建軍猶豫了一下:“差不多,這個太累了,就這樣吧。”可是,黃老爺子卻已經掉轉了車頭又重來了。馬導演說:“老爺子在拍戲的時候特別認真,我們總是拍一場就哭一場,為了白爺爺助學的故事,也為了黃爺爺認真的態度。”
在經過了兩次重來之后,已經是大汗淋漓的黃先生才坐下來喘口氣。這時候,來“探班”的記者才發現,老人的雙手都是紅腫的,周圍的演員說:“是在天水那邊凍的,10多天在大雪里拍,太苦了。”黃先生卻說:“今天好多了,沒事兒。我是太喜歡這個白老爺子了,他從70多歲助學,一直到快90歲的時候,那吃了多少苦,我這不算什么。在我晚年的時候,還能接到這么一個角色,我太幸福了,我也覺得演他是一次心靈的凈化,我就是想啊,人們通過看這個電影,每個人從他身上學到1%的好品德,也是一個提升,也算我為老人做的一點事。”
讓觀眾看到快樂的“白爺爺”
下午13:30了,劇組的工作人員都還沒有吃飯,這時候,“白爺爺”有了點“特權”,他要開始吃了。不過,這可也是劇情的需要。老人為了給貧困學生掙下學費,自己舍不得吃,在路邊買了三個饅頭,從車里拿了兩根蔥一點面醬和辣椒,坐在車上,打開了最喜歡的收音機,一口饅頭一口蔥,一邊吃一邊唱起來。黃先生說:“我覺得,白爺爺是過得很苦,為了貧困孩子,他自己什么都沒有,可是,我不想把他演成可憐兮兮的老人,因為他自己不認為自己可憐,他覺得看著學生們都能安心上學,就是最大的樂子,他認為自己吃的、穿的,已足夠了。我要演一個每天都快樂、充滿希望的老人。讓人們感受到他是真實的,生活在自己身邊的老人,讓人們去理解他,而不是去同情他。”
白方禮之子邊看戲邊流淚
在昨天的拍攝現場,有一個特殊人物,就是白方禮老人的兒子白國富,他一直跟著劇組拍攝,好幾次流下了眼淚。白國富說:“黃老爺子演得很像。真的,神情,外形,都像,這讓我很想念老爺子。還有他們仿制的三輪車,和原來的一樣,很親切,在我父親20年的支教生涯中,它一直是老爺子最親的伴兒。能有這么多人努力,把父親的故事搬上銀幕,我想他在天堂里會笑得很開心,不是為了自己出名,是希望更多人能繼續做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