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曝光引起天水市委市政府重視,治污進程加快
天水奔馬啤酒廠結束十年直排史
![](/Files149/2007041022200710355.jpg)
配圖:天水在線
4月20日,也就是被媒體曝光10天之后,甘肅天水奔馬啤酒廠的污水治理設施投入試運行。目前正在建設的天水奔馬啤酒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站,工程概算總投資390萬元,企業籌資140多萬元,甘肅省天水市政府劃撥150萬元專款支持企業進行污染治理。
時間問題:嘉士伯有話要說
對于媒體曝光的天水奔馬啤酒廠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的事件,奔馬啤酒廠的合資方嘉士伯公司非常重視,4月9日當天就發表了媒體聲明。聲明中說,嘉士伯致力于向國內引入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投入資金建設各類設施,以改善合資公司的軟硬環境。甘肅省天水市的合資公司成立后,嘉士伯便啟動了全套的升級程序,并按計劃逐步地嚴格實施。該升級程序完成后,合資公司不僅在啤酒廠及其配套硬件方面得到改善,還將推行一套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制度,包括高效的品質控制、員工安全與福利、完善的生產運作流程等。作為該升級程序的一環,排污處理設施已于2006年動工,按照計劃進度,本月便可完工,其2500噸的污水處理能力將完全滿足當前以及將來的環保需求。
同時,嘉士伯集團中國區副總裁王守仁被總部從香港派至內地,處理天水事件的各項事宜。
“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件,我們正在積極配合政府等各個相關部門,希望在一個星期內就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守仁這樣表明嘉士伯的態度。
“對于嘉士伯公司而言,環境保護是永遠放在公司發展戰略中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嘉士伯負責環保事務的高管,王守仁首先闡述了公司的立場。
作為嘉士伯西進戰略的重要構成,奔馬啤酒是嘉士伯和蘭州黃河啤酒集團成立的4家合資公司之一。2004年年底,黃河集團、嘉士伯以及丹麥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基金會分別以5∶3∶2比例持股。
奔馬啤酒從1997年就已經投入運營,此前并沒有任何污水處理設備。“在我們參股這家企業后,才開始投入這些處理設備。”
“不幸的是,這個項目有些延誤。”王守仁說。嘉士伯在第一次展開合資公司的董事會時,該項目就被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但因為種種原因,工期有些延誤,因而將拖到4月20日左右,沒想到在項目即將投入運營的前夕,有媒體對天水合資廠污水處理問題做了曝光。
王守仁表示,嘉士伯在全球的投資中,都特別重視環境保護與企業的社會責任,目前,嘉士伯在所有投資項目進行的初期,都會建立KPI(關鍵功能指標)體系和環境保護匯報制度,以確保嘉士伯的合資廠在運營時能夠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方面做到最好。
“嘉士伯在云南投資的啤酒廠被評為環境保護優秀企業。”王守仁強調指出。
回答本報記者提出的如何確保奔馬啤酒廠污水處理設施順利、持續運營的問題時,王守仁表示,媒體曝光后嘉士伯將對此更加關注,一定會嚴格按照環保要求,盡最大的力量完善當地的環境治理。
堅決關停:督察組動了真格
天水奔馬啤酒廠污水直排的行為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也立即引起了天水市委、市政府及當地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
4月9日下午,天水市副市長楊維俊帶領麥積區政府和市、區環保部門負責人專程赴天水奔馬啤酒廠進行調查,并就該廠污染問題做出具體處理:責成企業立即停產整頓,在污水處理設施未建成或建成后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情況下,不得恢復生產,同時由市、區環保部門確定專人現場監管落實;對該廠自2006年10月15日被停業整頓以來,未經允許擅自恢復生產的違法行為,由天水市環保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做出嚴肅處理并向全市通報。
與此同時,在當地政府及環保部門的多次督促下,該廠自去年10月以來動工修建的污水處理站目前已接近完工,4月20日投入試運行,6月20日前完成環保專項驗收。屆時,該廠污染問題將有望得到徹底解決。
其實,天水奔馬啤酒廠違規排放污水的行為早就引起了當地政府及省市環保部門的關注,并曾多次給予“黃牌”警告。
1997年,天水市政府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奔馬啤酒廠限期治理污染,后由于企業資金困難陷入停產,治理決定未能落實;2003年,天水奔馬啤酒有限公司改制重組后,天水市政府再次下發文件,責成該企業立即建設污水處理站,盡快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
2005年6月,甘肅省監察廳、環保局等8部門將其列為掛牌督辦單位,限期于2006年6月底完成污染治理任務;同年9月,甘肅省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再次重申了污染治理的最后期限。
然而,直至2006年7月,天水奔馬啤酒廠仍未開工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于是,甘肅省環保局向天水市人民政府下發文件,責成該廠在8月底前關閉一切向一級水源保護區排放超標廢水的排污口,否則由天水市政府下達停產決定。
同年10月15日,由于污水治理項目仍無實質性進展,在天水市政府責令之下,天水奔馬啤酒廠停產整頓;10月20日,由企業自籌資金240萬元、天水市政府撥專款150萬元投資修建的污水處理站正式動工;但時隔不久,在污水處理站尚未完工的情況下,該廠便又擅自恢復了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