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uploadfile/20031011923949469.jpg)
一株曾見證了詩圣杜甫在天水生活歷史,被當地人冠以“子美樹”美名的千年古槐,如今卻根須裸露,蟲洞遍體,命在旦夕。這是記者于植樹節前夕在麥積區甘泉鎮東柯谷中看到的情景。
記者在甘泉鎮八槐村北坡看到,生長在麥田地頭崖畔之上的“子美樹”(當地也稱八股槐),由于人為的取土、生產等活動,造成樹根大量裸露,占樹體三分之一的東邊的幾股樹干布滿彈孔形的蟲洞,已然干枯死亡,加之近幾年干旱、蟲害的危害,加速了八股槐的衰老,對八股槐的生存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八股槐位于東柯谷八槐村杜甫草堂附近,民間相傳為漢槐,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年杜甫流寓東柯時,樹下曾留下詩圣的足跡和“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的詩句。詩人離開秦州后,當地民眾為了紀念杜甫,就把這棵古槐叫做“子美槐”,與始建于北宋的“東柯草堂”一起被載入史冊,并和東柯草堂、白水澗、硯洼臺、仙人場、崇果寺遺跡、子美堂、杜夫子書房臺子、杜佐后裔及清代古碑,形成了世人矚目的東柯杜甫文化帶,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我市杜甫研究會的文人學者們對八股槐為代表的杜甫遺跡的保護非常重視,他們曾多方奔走呼吁,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八槐村村民李新彥告訴記者,從杜甫研究會成立之初就對古樹問題提出了保護意見,以引起世人的關注,但時至今日,又是一年植樹節,這棵珍貴文物樹八股槐卻仍未得到有效保護,出現了八股槐正面臨死亡的尷尬局面。當記者問及保護八股槐初步需要多少資金時,李新彥說,由八槐村出地、出人力的情況下目前大約只要一兩萬元,就可以使八股槐得到有效保護。有關專業人士對此樹提出來的保護方案是:
一、在樹后修建水池,對古樹實施科學滲灌,以解干旱的危害;
二、對裸露在外的樹根立即進行保護,滿足相應的樹盤營養;
三、定期科學噴施農藥,以除蟲害。
杜甫研究會提出保護古樹的倡議,希望有識之士伸出援助之手,為保護這棵杜甫文化載體的千年古樹盡一點心,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