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麥積的2006》系列報道之四
世界之力傳承東方魅力
本報記者 魏曉文
133窟全貌(配圖:天水在線)
《甘肅省文物博物館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的、動員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的政策環境尚未完全形成,國家保護為主、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文物保護機制未能完全建立;文物保護“五納入”還沒有很好地落到實處,各級政府依法保護文物的職能未能充分發揮;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的矛盾依然突出,追求短期和局部利益而犧牲文物保護的事件時有發生,重文物利用輕保護的現象比較嚴重。
這是全省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也是麥積山石窟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
自然環境對文物的破壞問題本身就客觀存在,如巖石風化、山體滑坡、酸雨侵蝕、日曬蟲蛀等。但是,如果能給予資金投入,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及時加以修繕、修補,文物的自然性破壞就會減少或延緩。
麥積山保護資金來源除了國家撥款外,還有一部分是門票收入。
2007年的春節,僅僅7天時間我市就接待游客14.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26萬元;2006年,我市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7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8.8億元。然而,麥積山石窟近年來的年旅游收入只是在400萬元左右徘徊,除去景區的日常維護與基礎設施的建設所需要的費用外,已經所剩無幾。
推動有效的保護措施,必須要有資金的保證,盡管麥積山石窟保護工程一直在持續進行著,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保護資金嚴重不足,而難以啟動徹底、持續性的保護方案。
面對困難,面對國之珍寶,2006年,麥積山石窟將目光投向世界。
2005年,以世界銀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城市發展局瑪拉·沃里克博士為團長的世界銀行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項目識別團一行17人來到甘肅,對甘肅省項目辦提出的世行準備投資的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初選項目進行了為期1l天的考察識別工作,麥積山在此行的考察時間表中。
全球財富的目光第一次如此之近地觸及到麥積山石窟。
2006年,時隔一年之后,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成為世界銀行貸款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項目中的核心和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4億元,其中世行貸款8800萬元。項目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無疑加強了對麥積山景區羅漢崖、仙人崖景區西崖、梯子洞、玉皇頂、南崖以及石門景區等現存的北魏至明清時期的建筑、龕窟、雕塑和壁畫的保護,對部分瀕危建筑和建筑壁畫實施維護性處理,同時還將修復部分景觀價值較高的古建筑。另外,項目還將投資1081萬元,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的安防、監測等設施。
2007年3月,世行專家對世界銀行貸款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子項目、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項目進行了預評估,評估通過后,投入億元的麥積山景區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將啟動。預計,今年6月底該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將全部完成。
承世界之力,傳石窟魅力。
麥積山洞窟分布圖
從2006年開始,佛國麥積與世界的合作一直在持續進行之中。資金得到保證,佛國的目光又投向文物保護技術的合作。中日“麥積山石窟合作調查與保護計劃”適時啟動,雙方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進行麥積山洞窟的病害調查和洞窟內小環境的監測,下一步將開展對麥積山石窟周邊環境和景觀的詳細調查。
根據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和日本筑波大學簽署的合作協議,雙方的石窟保護調查工作歷時兩年。調查結束后,雙方將完成調查報告,為麥積山石窟的環境景觀以及文物保護提供科學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并選擇典型洞窟開展實質性的保護。目前,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與日本筑波大學合作的項目進展順利,已經完成了首期業務人員的互換交流培訓工作。
藝術沒有國界,保護藝術的責任同樣沒有國界,與世界的協作讓佛國麥積以一種大眾化、國際化的姿態真正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藝術寶窟……請繼續關注本報系列報道《佛國麥積的2006》之五——《佛國麥積的世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