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經濟日報訊 3月6日,“湖南省陳炳哲見義勇為事跡采訪團”抵達天水,展開對家住天水市秦州區紅山機械廠,現在湖南望城縣長沙醫學院大學二年級上學的陳炳哲有關事跡的采訪活動。
2004年4月18日16時,天水市一中學生陳炳哲騎車路過雙橋便橋時,突然聽到有小孩呼救,停車一看,發現兩個小孩掉進挖了沙子的水坑,于是他毫不猶豫地跳入4米多深的泥水中,潛入水底,經過奮力搜尋,將2名11歲的落水兒童托出水面。
2005年陳炳哲考入長沙醫學院。
今年春節前,長沙醫學院收到甘肅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寄去的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授予陳炳哲同學甘肅省第三次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稱號的決定。結合陳炳哲同學的在校表現,長沙醫學院向湖南省教育廳作了匯報。湖南省委宣傳部作出在湖南省開展向陳炳哲同學學習的決定。為此,派出了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電視臺、《長沙晚報》和長沙醫學院組成的“湖南省陳炳哲見義勇為事跡采訪團”前往隴上采訪。
采訪團副團長、湖南長沙醫學院團委書記鄧隆葉告訴記者:“雷鋒同志的家鄉在長沙市望城縣,長沙醫學院正好坐落在望城縣。我們在陳炳哲身上看到了當代雷鋒精神。在當前全國學習宣傳‘八榮八恥’之時,我們要在雷鋒同志的家鄉將陳炳哲同學見義勇為的事跡宣傳出去。
大學生救人不留名 家鄉寄來表彰
幾天前,一份來自甘肅省委、省政府的文件,郵寄到了長沙醫學院院辦。這份甘肅省委、省政府表彰“見義勇為英雄和先進分子”的決定中,該校學生陳炳哲赫然在列,從而讓一個守口如瓶兩年多的見義勇為故事慢慢浮出水面……
冷水中救起兩兒童。和長沙醫學院的同學走在一起,22歲的陳炳哲看上去比較瘦小,很難將他與在冷水中奮力救起兩名溺水兒童的事跡聯系起來。
但正是他,救下落水兒童后,兩年里一直守口如瓶。
時間回溯到2004年4月18日。陳炳哲騎自行車去甘肅省天水一中參加考試。途經雙橋便橋以西200米處時,他忽然聽到有人大喊“救命”,原來是4個小孩在一個大水坑旁抓青蛙,一個不慎落水,另一小孩在伸手抓落水小孩時也被拉入水坑里,另兩個小孩被這突然發生的一幕嚇得哇哇直喊。
陳炳哲見狀,扔下自行車飛奔前去,毫不猶豫就跳入了4米多深的泥水中,經過幾分鐘搜尋,將11歲的馬俊托出水面。
在水面仰游休息片刻后,陳炳哲又一次潛入水底,經過二十多分鐘搜尋,仍未摸到另一名落水兒童。
執意不留姓名
他幾次游出水面換氣,經過非常艱難的搜尋,終于將另一名溺水兒童拉出了水面,遺憾的是這名孩子溺水太久不幸身亡。
此時精疲力竭的陳炳哲癱倒在沙灘地上,當落水兒童馬俊的爺爺撥開人群找到陳炳哲并向其致謝時,他只說了一句:“老人家,快把孩子送醫搶救吧,救人要緊!”休息片刻,陳炳哲執意不愿留名,默默離開了現場。
陳炳哲救人過程中有人勸他別冒險了,時間太長,救上來也沒太多希望了。他只說了句“沒事,我會盡力的”又一次潛入水底。更讓搶救落水兒童馬俊的407醫院醫生感動的是,陳炳哲在冷水中呆的時間太長,被污水刺激鬧起了眼病,可他仍牽掛著被救兒童的安危,第二天硬是要媽媽悄悄地到407醫院探望一次。”
馬俊的爺爺幾經周折,打聽到救人英雄是陳炳哲,帶著老伴前往他家中感謝救命之恩,并送去酬金600元,但陳炳哲婉言謝絕了兩位老人的心意。
2005年12月被天水市授予“天水市文明市民標兵”稱號。
2006年11月13日,陳炳哲被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肅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被稱為“隴原百姓英雄”
陳炳哲舍身救人的事跡,在家鄉的《天水晚報》兩次報道后,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響,被當地群眾稱為“隴原百姓英雄”。
陳炳哲考入長沙醫學院后,從未談及救人一事,像往常一樣默默地學習生活。收到甘肅省寄來的表彰決定,長沙醫學院負責人何彬生覺得很震撼,認為這位青年身上閃現出了很多的可貴品質:危急時刻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仗義不留名、施恩不圖報,還有勇于律己、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長沙醫學院決定授予陳炳哲“長沙醫學院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和“長沙醫學院優秀學生”榮譽稱號,并頒發獎金5000元。(據《瀟湘晨報》)
萬余名團員青年學習陳炳哲
“從前,英雄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現在英雄的的確確就出現在我們身邊,他是個凡人,并不神奇,并不遙遠。”日前,長沙醫學院胡金梁同學動情地說。
陳炳哲兩年前在深水中救人不留名的事跡見報后,在該校引發強烈反響。長沙醫學院團委向全院12000余名團員、青年發出倡議。倡議稱,陳炳哲同學是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楷模,是全體共青團員的榜樣,他的感人事跡集中體現了當代青年崇高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道德風范。(房惠玲 薛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