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農業增加值達到28.85億元 同比增長8.5%
【本報訊】(記者郝勤學)2006年,我市農業及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據有關部門統計數字表明,去年全市農業增加值達到28.85億元,比上年增長8.5%;糧食總產84.65萬噸,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65元,比上年增加115元。為順利實現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贏得“開門紅”。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去年年初,市縣區組織力量制定出臺了符合我市實際的畜牧、果品、蔬菜三大產業市場營銷規劃,進一步明晰了三大產業發展方向。同時,加大產業發展投資力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建成麥積區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等一批果品、蔬菜基地,新建、續建了40多個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53個,供銷系統發展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社和農產品行業協會70多個,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累計達1100個,帶動農戶13萬戶。農業產業化經營使全市23萬戶農民直接受益,實現產值2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9%。全市農民人均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收入近65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9%。
勞務輸轉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去年,全市各級黨政組織不斷強化勞務工作網絡建設,加大技能培訓,維護農民工權益,有力地推動了勞務經濟的發展。年內全市共輸轉富余勞動力67.6萬人,創勞務收入15.6億元,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項目是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去年全市共爭取落實各類財政扶貧項目資金9297萬元,84個項目村實施了整村推進工程,爭取國家、省、市、縣區資金,協調各類項目資金投入扶貧開發,使1.16萬絕對貧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6.71萬低收入人口實現穩定解決溫飽。同時,151項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及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的實施,也為農業及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