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意應放歌
——小隴山林業局被列為北方林區惟一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驗示范點紀實
(配圖:天水在線)
森林在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全球環境保護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是全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中國的森林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對中國也是對世界的重要貢獻。中國擁有世界總人口的22%,但只擁有世界林地面積的5%和世界森林總蓄積量的5.8%。由于20世紀50年代—80年代的森林過量砍伐,目前中國面臨著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瀕危物種不斷增加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近二十年來,我國積極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保護天然林,在實施森伐和其他采伐限制的同時,加大了人工造林步伐。至2006年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18.21%,全國已有99.3億人次完成義務植樹471.1億株,人工林累計保存面積達8億畝,野生動物和濕地保護及沙化土地治理取得重要進展。天然林的有效保護不僅有助于維持全球的碳平衡,而且在自然景觀和生態旅游方面的價值也日益提高。森林可持續發展成為遏制森林退化和后續發展的關鍵詞。
為緩解森林資源消耗所承擔的巨大壓力,國家林業局決定用20到25年的時間,在全國建立長期的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驗示范區。自2003年以來,國家林業局先后在吉林的汪清、福建的永安建立了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從技術、經濟、政策、法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入手,建立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監測評價和生態保護等森林可持續經營體系。
在這種背景下,小隴山擔當起了北方林區試驗示范的重任。小隴山位于秦嶺西段,是長江、黃河中上游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甘肅東南部的生態屏障,也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2005年7月,“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國家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正式建立,這標志著小隴山林業實驗局走上了一條森林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這樣,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和汪清、永安及浙江的臨安、江西的井岡山和靖安等六個點成為了國家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
可持續發展,讓綠色屏障更美麗
小隴山地處甘肅省的東南部,東與陜西的隴縣、寶雞相連,南與鳳縣、留壩縣、略陽縣接壤,西與甘肅的岷縣、宕昌縣相鄰,北以天水市張家川縣為界。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經營面積83萬公頃,是全國4600多個國有林場中最大的國有林場群;下設21個國有林場。
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經過40多年的經營實驗,活立木蓄積量由1985年的2405.95m3萬增長到目前的2966.4m3萬,森林覆蓋率由44.8%增加到57.2%,森林資源實現雙增長。先后開展科學實驗研究60多項,得到國家和省各級領導的肯定,先后被國家人事部、綠化委員會、原林業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國營林場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國林業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全國國有林場十大標兵單位”、“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縣(局)級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998年9月,甘肅省人民政府作出了《關于停止國有天然林采伐的決定》,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及時適時制定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實施方案》,按照森林主導功能的不同,該局將706625hm2林地區劃為重點生態保護區。天保工程實施后,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的中心工作由次生林綜合培育轉向天然林保護,他們在林區實施禁伐、禁運、禁采,每年少消耗活立木蓄積量60萬立方米。目前,林區活立木蓄積量已達300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超過61%。
為了使森林資源得到更為有效保護,提高林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小隴山林業實驗局黨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于2005年3月,向國家林業局提出申請,要求在該局建立“國家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驗示范點”,同年7月,國家林業局批準同意了該申請,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按照省林業廳《關于盡快組織實施“國家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項目的通知》要求,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編制了《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實施方案》,并通過了省林業廳在蘭州組織的專家評審。
可以說,在小隴山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建立整套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技術、經營模式和指標評價體系,推進小隴山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逐步實現小隴山林區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性,為西北林業跨越式發展和早上跨入可持續發展階段提供經驗和樣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修竹 攝影:花平寧
繪就藍圖,讓綠色煥發生機
按照可持續經營管理目標,實驗局對小隴山林地進行功能區劃,將林地區劃為嚴格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保護經營區、集約經營區4個經營管理類型,采取封禁管護、封山育林、撫育、擇伐和低質低效林分改造等技術措施,實現科學經營管理。全局規劃經營培育森林200.52萬畝,其中以櫟類為主的近自然林培育經營101.55萬畝,以水楸、椴樹、紅樺、楓楊、山核桃等優良鄉土樹種為主的近自然林培育恢復49.47萬畝,現有人工林培育49.5萬畝,其它類型的森林均按照多種經營的理念,采取封禁管護、封山育林、撫育等公益林培育技術的要求進行科學管理。同時,依托小隴山森林旅游資源優勢,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全局提出抓龍頭、建基地、上規模、促效益的產業發展思路,相繼開發了人工商品林培育、苗木花卉、種養殖業、森林生態旅游等新型綠色產業,通過多種方式優化配置,實現可利用資源存量的流動和重組。
攝影:花平寧
目前,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已建成麥積、小隴山兩個國家森林公園和3個省級森林公園。2005年,森林旅游人數達30萬人次,麥積國家森林公園收入超過200萬元。養殖業、種植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建立野豬、山雞、林麝等18種野生動物養殖馴化基地21處,存欄8000余頭(只);苗木花卉生產基地23處,年產各類苗木超過4500萬株。林緣區群眾逐漸轉變林副產品加工、運輸等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創辦家庭小林場,開展育苗、養殖、農家樂等項目。
隨著寶雞至天水及周邊公路沿線的相繼動工,小隴山森林旅游產業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該局以黨川、麥積、觀音、百花、龍門、張家、太碌、立遠、東岔、植物園、林科所等林場單位為主,圍繞“寶天”高速公路,做大做強高速公路旅游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在經濟林建設方面,圍繞316國道,以栓皮櫟、板栗、杜仲、美國大櫻桃等為主,在麻沿、江洛、榆樹、高橋、嚴坪、云坪、左家大力發展經濟林,尤其要在近兩年內,以現有的苗圃為基礎,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展美國大櫻桃2000-3000畝。
目前,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建設項目的氣氛濃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一是局領導高度重視,把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建設列為工作重點;二是在李子園林場結合資源連續清查培訓班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培訓;三是在全局開展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監測固定樣地調查任務已全面展開;四是由林科所負責的森林植被調查和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進展順利;五是及時編制并上報了“十一五”期間森林可持續經營年森林采伐限額;六是由局主管領導牽頭,深入部分林場進行了自然林經營調研;七是向各項目承擔單位下發了《關于盡快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建設項目》的通知,下達了2006-2017年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建設各項目建設任務。并將建設任務分解到各林場、單位和處(室)。為了能夠對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效果進行動態監測,該局完成了1852個可持續經營監測固定樣地的建立和調查工作。
青山有意應放歌,碧水含情當歡笑。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范點項目建設無疑給了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新的發展契機,我們有理由相信,小隴山這片神奇而永恒的綠會繼續著它的美麗,并不斷煥發出更加碧綠的光彩。
石門云!z影:花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