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路多措并舉
——天水市交警支隊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側記
霍秦生 李多江
在素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天水市交警支隊在3000余公里的道路上,為了天水八面通衢而無悔奉獻著。在他們的努力下,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標連續五年全面下降,天水交警支隊在全省目標管理考核中均名列前茅,實現了“五連冠”。
“四長”責任抓聯動
天水市交警支隊把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擺在了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完善了“四長”責任制,并將預防道路交通事故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延伸到了村(社)。支隊充分發揮預防事故職能作用,協調督促各單位履行職責,使各項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支隊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強化了各項工作措施。一是實行支隊領導包大隊,大隊領導包中隊(科股),中隊領導包民警,每個民警包片、包段的組織管理制度,做到定人、定崗、定責,將各項工作措施分解到每位民警,合理量化,責任道人;建立健全了各級領導聯系制度,實行目標考核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層層簽訂責任書,人人都在管理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實,形成了推動交通管理工作發脹的巨大合力。二是警力下沉,充實一線。支隊要求90%以上的經理必須安排到路面上。三是強化督查力度,加強信息反饋,每次專項活動結束后都要進行專項總結和通報。四是實行各級領導帶班上路執勤制。領導深入一線,與民警同上路、同執勤,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認真、扎實、細致地開展工作。五是落實責任追究制。嚴格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要求,實行重大交通事故責任倒查制度。六是嚴格執法,加強管控力度。每個大隊與轄區內運輸企業、學校及相關駕駛員簽定《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專項行動責任書》。
車駕管理抓源頭
天水支隊嚴把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第一道防線”,積極推行車輛和駕駛員“戶籍式”管理。支隊結合年度檢審驗工作,全力查究違規改裝改型,自行加座增鋪和大噸小標及超過使用期限未辦延緩簽證,多年不參加年度審驗等問題,進一步規范對駕校的監督和管理,嚴把入口關,確保駕駛員訓練、考試各項制度落到實處。在落實好公安部17條便民利民服務措施的同時,支隊率先推出善待外地車輛等8條措施,積極推行“一站式”服務制度,以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
支隊歷來把治理事故多發點段作為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基礎性工作,加大治理力度。僅316國道八盤山事故多發點1處就增減了安全防撞墻、防護欄、安全警示標志;310國道南崖事故多發點段增設了緊急避險車道、黃閃提示燈、改造彎道、增加防滑坡硼洞。
“五進”宣傳見效應
支隊把交通安全宣傳作為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一項治本之策,求新存異,突出人性化,多角度、多層面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提高全社會的交通安全法制意識,為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采取領導帶頭、多部門聯手、多行業參與、全體市民受教育的形式,組織人員走上街道、深入社區、村莊,開展大型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發送手機短信、印刷宣傳單、開辟報紙宣傳專欄、播放那個電視專題片和電視公益廣告、增大了廣大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常識的宣傳普及面。同時,針對天水駐軍多的特點,支隊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進軍營”活動,作為“五進”活動的延伸。針對少數民族多的特點,開展“五進”宣傳“進宗教場所”活動。
為深化對學校的宣傳教育效果,支隊與各學校簽定《交通按去拿教育管理目標責任書》。每所學校聘請了交通安全校外輔導員,并把《學生交通安全閱讀與練習》畫冊作為學校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重要材料,增加到學校的課程中,支隊每年舉辦中小學生開展“我與交通安全”有獎征文競賽活動,充分調動了青少年兒童的積極性,提高自我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