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天水>>正文 |
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分組討論 |
(2006-10-8 10:42:03)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贠武軍 張娟 打印本頁 |
|
|
10月7日,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分四組,繼續圍繞伏羲與中華文化、周易與和合哲學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熱烈的交流探討。 各個小組的討論精彩紛呈,與會專家學者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精辟見解,展示了他們豐富的研究成果。在討論中,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吳嶼由伏羲八卦談到了中國文字的創始與演變,并對繁體字與簡體字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要識“繁”用“簡”,以促進學術的交流與發展。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劉君祖從易經談到了當今世界文明沖突的問題,以及文明沖突下的中國和平崛起與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新黨前召集人謝啟大從追思伏羲與中國上古文化的道統,提出了中華文化應當返本歸源、正本清源,重尋古圣先賢的智慧,開創中華文明的嶄新境界,她認為必須做好兩件重要的事情,首先要注意風氣的營造——從我做起,學習與修身——每日必行;其次要讓中國文化傳承扎根在現代基礎教育領域。國立高雄師范大學經學研究所教授鄭卜五提出,以《周易》思維中“知位”、“知樞機”、“知變化”為要義,來應對未來世界的變局,他認為,“致‘中和’”是中國文化思想的精髓,是中國人之所以綿延流傳于世界的基石,也是中國人與天地萬物共存共榮的法則,我們應當從先哲的典籍中,萃取中華文化的“精神要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殷強說,民族精神必須與新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是培育新時代民族精神的前提,只有新時代的文化主體建立完善起來,我們現代的使命才能更好地體現。因此,用科學現代化手段、條件、技術和思想理論去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學界應該考慮的問題之一。甘肅省考古所研究員郎樹德就伏羲文化和大地灣文化的關聯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今后要將考古、神話傳說與歷史文獻結合起來,多角度、全方位研究中華文化起源、產生、孕育過程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在隨后的交流大會上,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暨研究所教授林安梧、臺灣淡江大學行政副校長高柏園、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劉君祖、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主任李奇璋作為代表分別對各自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了概括論述。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