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97/BeyondPic/2006-10/6/171013_076.JPG) |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在甘肅天水舉行 |
【大公網訊】大公報記者楊韶紅甘肅天水10月6日電,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今天上午在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誕生地——「羲皇故里」甘肅天水開幕。
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是由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中央發起的,首屆於2002年在蘇州舉行,主題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快祖國現代化發展」。這一研討會的創辦,在海內外華人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隨後又在淮安、鹹陽分別舉辦了第二、第三屆的研討會。參加本屆研討會有來自兩岸三地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參加,加上媒體記者共200余人,是歷屆最多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在開幕式上作了激情洋溢的演講。他說, 21世紀是世界民族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怎樣加快我們民族和祖國的發展,是每一個中國人深入思考的問題。以往三屆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充分說明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增進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增強海內外華人文化認同感,建設文化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中國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許嘉璐在演講中還借中秋佳節作了現場發揮,他特別對來自臺灣的朋友說,今天,我們是真正的大團圓,這將是我此生難忘的一個中秋節。而且,我們能夠於中秋節在天水聚會,已經從個人家鄉的尋根問祖上升到了中華民族的尋根問祖,這對於研究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是非凡的。
![](/Files97/BeyondPic/2006-10/6/2006100616254513950.jpg)
甘肅省委書記、省長陸浩在開幕式上致詞
作為東道主的天水市委書記趙春在致辭中說,中華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出生在天水,其部族在天水生息、發展、繁衍、壯大並創造了空前的史前文明。天水有著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694年的建城史,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而伏羲文化又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始祖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屆研討會由葉聖陶研究會、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天水市承辦,將於10日結束。
今天的研討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懷西主持。甘肅省委書記、省長陸浩,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金堅范、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賈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饒穎奇等也在開幕式致辭。
開幕式後研討開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孔子學院院長張立文以「《周易》與和合哲學」為題、臺灣新黨前召集人謝啟大以「追憶伏羲——再造一個文化中國」為題,分別作了主旨發言。下午,樹德科技大學資管系主任李志宏、臺灣師范大學副教授邱榮裕、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坤堯、臺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學院教授魏萼,分別就「中國『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和合傳統探討」、「源遠流長文化相隨——從臺灣民間『八卦圖記』探究伏羲文化蹤跡」、「格物與易理新探」、「從伏羲緣起的中華『和合』經濟文化」等內容作了交流發言。
據悉,與會的臺灣、香港代表近70人,臺灣淡江大學副校長高柏園等為大會交流活動提供了支持。
除參加研討外,與會代表還將到天水伏羲廟參加祭祀典禮,並參觀卦臺山、李廣墓、麥積山石窟、天水古民居等。今晚,組委會還將為兩岸三地與會人士舉辦「天涯共此時」中秋聯誼晚會。
![](/Files97/BeyondPic/2006-10/6/2006100618014995064.jpg)
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饒穎奇在開幕式上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