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85/2006082021280576190.jpg)
文字:甘肅日報 配圖:天水在線
提起十八般兵器,幾乎無人不曉,但要再問每一種兵器“長什么樣”,恐怕就沒幾個人能說清了,更不用說擁有它們。記者日前在嘉峪關舉行的“白志家十八般兵器收藏展”上,見到了中國古兵器收藏家白志家,他潛心研究收藏古兵器20余年,不但對十八般兵器了如指掌,而且擁有十八般兵器。生于天水卦臺山下武術之鄉的白志家,受家鄉濃厚的尚武精神和武術氛圍的熏陶,從小就喜歡上了武術和兵器。10年的學武經歷和近20年的軍旅生涯,使對武術和兵器的愛好陪伴了他大半生,并最終走上了古兵器收藏之路。最初收藏古兵器,白志家只是想保留幾件古兵器的樣式。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白志家發現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的古兵器正在漸漸消亡,其中不少兵器已經只知其名而不知其貌了。于是,他就萌發了收藏十八般兵器的念頭。為了收藏古兵器,白志家遍翻古今與兵器有關的資料,對《武備志》、《兵仗記》甚至小說《三國演義》中提到的種種兵器他都條分縷析,記錄“相貌特征”。日積月累,白志家對十八般兵器稔熟于心,每至一地,必窮根究底,四處訪求。對于典籍資料中有記載,而搜求不到的古兵器,白志家就請人按圖仿制,力求再現古兵器的風貌。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白志家不但收全了十八般兵器,而且還收藏有其他古兵器200多種300多件。在白志家那里,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些特別的故事。有一套共19件做工精湛、樣式古樸的古兵器,白志家前后跟蹤尋訪了近五年,他一直視之為自己兵器庫的鎮庫之寶。另一件“湛瀘劍”,據白志家介紹,最早是馮玉祥贈給吉鴻昌的,保護過吉鴻昌的生命,后為天水一習武之人所得,最后輾轉被白志家收藏……
![](/Files85/2006082021280589784.jpg)
白志家說,除了收藏故事,每件古兵器本身就是一部歷史。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古兵器,并通過古兵器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兵器文化和武術文化。今年7月,白志家帶著他的古兵器參加了伏羲文化旅游節,并邀請天水武術名家現場表演,讓古兵器真正復活了。展覽立刻引起了強烈反響。此后,在天水伏羲武術邀請賽、清水首屆軒轅文化旅游節上,兵器與武術結合的展覽形式,受到了武術愛好者和廣大群眾的喜愛和廣泛好評。因為兵器收藏,白志家成了武術界的名人,一些武術愛好者紛紛與白志家聯系,想買他的兵器,還有許多人向白志家提供了新的收藏信息。展覽的成功,讓白志家更加確信自己所做事情的意義。白志家告訴記者,他將通過搞永久性陳列展、積極參加省內外各類大型活動等形式,努力把中國古兵器文化和天水武術帶到更加廣闊的天地。
![](/Files85/2006082021314894000.jpg)
![](/Files85/20060820213148924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