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企業改革的基本情況
天水是全國的老工業基地,經過六、七十年代國家三線建設和改革開放后的調整搬遷及艱苦創業,逐步形成了以機械、電器、電子、輕工、建材五大行業為支柱的區域工業體系。但由于相當一部分企業機制不活,技改投入嚴重不足,導致企業設備老化、技術落后、產品結構不合理、冗員過多、債務包袱沉重、市場競爭力不強,生產經營舉步維艱;部分企業連續多年虧損,長期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在不斷強化管理,加快更新改造的同時,從2001年開始,按照國家和省上一系列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法規政策,學習借鑒外地深化企業改革的成功經驗,開展了以產權制度和企業用工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新一輪企業改革。納入新一輪改革范圍的原市屬企業共439戶,涉及工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經營性糧食、供銷和城建等領域,總資產33.39億元,總負債30.98億元,職工59404人。截止目前,全市列入改制范圍的439戶市屬國有、集體企業中,有425戶完成改制,改制面達96.8%。其中,產權整體出讓261戶,股份制改造、兼并、租賃等46戶,破產重組和解散關閉118戶,占完成改制企業總數的27.8%。
2003年11月,18戶(按獨立法人計算為22戶)省屬國有工業企業調整下劃我市管理。省屬企業下劃后,我們把加快推進下劃企業改革作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和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在充分調研論證、全面總結市屬企業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及時出臺了有關文件,并啟動了下劃企業的深化改革工作。根據下劃企業實際狀況,擬整體出讓5戶,擬實施破產重組的17戶。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直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目前我市已完成產權整體出讓4戶(國營永紅器材廠、甘肅省醫療器械廠、天水長城彈簧廠、張家川鋼鐵廠),破產終結8戶(甘肅毛紡織廠、天光集成電路廠、天水慶華儀器廠、天水長城精密電表廠、天水星火機床廠、天水長城電工儀器廠、甘肅省摩擦密封材料廠、天水紅山試驗機廠),已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計劃戶6戶(天水長城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天水長城低壓電器廠、天水長城通用電器廠、天水長城電工器材廠、天水長城精密模具廠、天水風動工具廠),年內國家能正式下達政策性破產計劃的2戶(天水海林軸承廠、天水鍛壓機床廠),已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四年規劃并已上報建議計劃的1戶(天水軸承儀器廠)。
二、我市實施國有企業改革的做法
在深化企業改革中,天水市嚴格遵循國家、省上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實際,一企一策,靈活操作,妥善處理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充分尊重企業職工的意愿,推動企業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了切實加強對深化企業改革工作的領導,市上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擔任組長和副組長,市直32個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深化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統一協調領導全市深化企業改革工作。同時成立了市直工業交通企業、商貿糧食供銷企業、城建企業深化改革工作組,由市政府分管市長擔任組長,分別承擔各系統深化企業改革的實施工作。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機構,具體負責縣區企業的改革改制。在深化企業改革中,實行統一領導,分工負責,責任到人,建立了“五定”責任制,即:定領導、定人員、定企業、定形式、定時間。市領導小組組長、市直三個行業改革工作組長、縣區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和企業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負責改革中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階段性目標任務的督查落實。
市深化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各職能部門也都能為企業改革大開綠燈,能減免的盡量減免,對企業改革中碰到的新矛盾、新問題,靈活操作,妥善處理。
(二)制定政策,完善配套
從2001年9月份開始,天水市按照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及國家和省上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有關企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法規和措施,在認真分析全市企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借鑒外地深化企業改革的成功經驗,制定出臺了《天水市深化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和《天水市國有企業破產工作實施意見》(市委發[2001]49號文),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范圍、形式、實施步驟和目標。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消除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通過用工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與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相一致的勞動用工關系。圍繞49號文件精神,市委宣傳部、企業工委、財政、社保、稅務、土地等13個部門也及時出臺了企業改革配套政策。22戶省屬企業下劃后,針對下劃企業規模大、負債重、人員多的實際,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結合49號文件精神,制定了《天水市省屬下劃工業企業深化改革實施意見》(市委發[2004]12號文),確定改制形式,明確改制任務,完善改制措施。今年3月,為進一步完善政策、強化工作、落實責任、協調配合推進企業改革,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企業改革工作座談會,并形成了《全市企業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在涉及職工個人利益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時,在企業改制的不同階段和具體實施中,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針對在實施中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新情況、新問題,市深化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及時召開會議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先后出臺規范性文件17份。通過不斷調整完善,目前,在企業改制方案的制定審查、國有資產的評估確認、土地資產評估處置、職工安置、財政補助資金管理、社保關系的調整續接、企業房產處置、工商執照的變更辦理以及改制企業黨工團組織的建立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政策體系和細致的操作程序,確保了深化企業改革工作有序、規范、穩步推進。
(三)嚴把六關,確保質量
一是嚴把改制方案制定關。為了增強企業改革的公開、透明和規范性,制定了天水市《企業改制方案審查程序》,并成立了由相關職能部門和金融機構等19個單位組成的企業改制方案聯合審查組。按照《審查程序》,每一戶企業的改制方案要經過七道程序進行層層把關后,才能通過并正式批準付諸實施。第一,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廣泛征求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切合企業實際的改制形式,制訂改制方案;第二,主管部門對改制方案進行審查修改;第三,主管部門將審查修改后的改制方案提交聯合審查組,審查組各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對方案進行審查;第四,將聯合審查組審查同意后的方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形成決議;第五,由企業將職代會通過的方案以正式文件報主管部門,主管部門正式研究提出意見;第六,企業主管部門將研究的意見提交行業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研究審定;第七,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文實施。
二是嚴把資產審計評估關。按照《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國務院第91號令)的要求,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企業資債狀況進行全面審計評估,審計評估后再由國資管理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對審計評估結果審查確認。在具體操作中,要求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企業資債狀況進行如實、全面、公證的審計評估,嚴格界定產權。通過全面細致地清產核資,如實公證地進行審計評估,徹底摸清企業資債狀況,并嚴格按政策明確資產分配方案,既保護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防止逃廢金融債務,又有效地維護職工、企業和國家三者的利益。
三是嚴把職工安置關。新一輪深化企業改革工作能在短期內達到預期目標,取得良好效果,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職工利益擺在第一位,在資產的剝離、補助資金的使用上首先考慮職工利益,實事求是地解決職工安置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