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hg994208.cn/Files72/536.jpg)
配圖:天水在線
新華網蘭州7月3日電(記者鄧玉山)日暈如虹,樂聲悠揚。2006(丙戌)年公祭伏羲大典3日在“羲皇故里”甘肅省天水市隆重舉行,5000余名華夏子孫共同祭祀這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上午9時50分,天水市伏羲廟前紅燈高掛,龍旗飄飄。伴隨著代表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共同祭奠的34聲鼓響,公祭大典正式開始。來自內地、港澳臺以及海外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代表齊聚伏羲廣場,追思共同的祖先。
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膺恭讀祭文后,身著傳統服飾的舞者表演了大型祭祀樂舞《追遠懷祖》、《秦州夾板》和《天鼓玄音》。三章樂舞分別采用傳統宮廷樂舞以及天水民間獨特藝術形式夾板和旋鼓,追頌伏羲功德,表達敬仰之情。樂舞結束后,祭祀代表向伏羲廟敬獻花籃并參觀伏羲廟,臺灣“送土團”代表還將一盒臺灣黃土留存伏羲廟。
臺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表示,中華文明始于伏羲,許多臺灣同胞專程趕來,就是為了尋根問祖,祭奠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并以此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
伏羲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距今8000年的史前文明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據史料記載,伏羲位居三皇五帝之首,畫八卦,造書契,制嫁娶,教佃漁,肇啟中華文明。祭祀時間定在9時50分,就是彰顯伏羲的“九五之尊”。
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稱。始建于明代的天水伏羲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的場所,民間和官方祭祀伏羲活動更是綿延兩千余年不絕。
天水市政府于1988年恢復公祭伏羲大典,此后每年舉行一次。2005年,祭祀活動升格為甘肅省政府主辦,并被國際節慶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之一。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完)
![](http://www.yhg994208.cn/Files72/5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