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會經濟這樣走來系列報道之旅游篇
節會映得花滿枝
夯實基礎提升品位
知名度來自于宣傳,宣傳離不開節會,而軟硬件設施的改善同樣離不開節會。2001年節會前夕,我市提出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而要達到創優的要求,必須達到國家旅游局二十個大項的標準,其中大到當地旅游產業的定位、發展的主導機制、城市旅游交通、住宿、餐飲、購物、文化、廁所服務,小到旅游標識的完善,無不應有盡有。要想達標,必須對我市城市基礎設施、旅游六大要素的配套服務進行進一步改進,于是短短幾年間,我市的旅游文化娛樂項目多了,不用再 “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現在,我市有賓館飯店180多家,其中星級賓館飯店22家、旅游商品生產廠家12家、旅游定點單位98家,能夠在節會期間為國內外游客提供規范、周到的各類服務。 (王惠玲)
加大力度建設景點
為了提高我市旅游產品的質量,我市加大了對現有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逐步改變了我市人文旅游產品居多、性能單一的現狀,使產品呈現出多樣化和特色化。經多方籌集資金,先后投入3億多元用于旅游景區和景點的開發建設,增強主要旅游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民間資金也在向旅游產業靠攏,像現今已初具規模的李廣墓景點,最早就是由當地的村委會提出規劃方案,募集民間資金進行修建的。在“十一五”規劃中,我市在市內還將建設天河新城、藉河風情線,興建天水市博物館、青少年宮、老年活動中心、體育場、會展中心和南山眺望閣,拓展玉泉觀游覽空間,營造渭河梯湖景觀等,在豐富旅游項目的同時,也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市旅游的檔次和品位。(甄娜)
招商引資增添后勁
招商引資是旅游業得以向前不斷發展的必要動力之一。自2001年以來,全市投入旅游業的資金達5億多元,其中社會資金投入2.4億元,招商引資8500萬元,民間投資15000萬元,爭取省以上資金5000萬元。使城市和景區(點)道路、設施條件得以改善,有力地推動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化旅游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得以全面提升,為今后的發展增添了后勁。目前收入《天水旅游招商項目冊》的儲備項目已達31個,總投資規模將達20億元。市旅游局行業科的上官科長告訴記者:這兩年我市農家樂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這其中絕大部分投資都屬于招商引資或民間融資。現在,我市的農家樂已頗具規模,在節會期間將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迎接外地游客。(王惠玲)
品牌開發顯成效
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對品牌的認同,依托節會這一平臺,我市大力舉辦各種推介會,積極推廣“羲皇故里”的旅游品牌。
市旅游局規劃科科長對記者說:“伏羲文化旅游節本身就是一個品牌,而將伏羲文化、石窟藝術文化作為品牌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我市已先后被國家列為‘絲綢之路’的專線游和‘麥積山石窟一日游’的景點游,列入甘肅省‘麥積山——炳靈寺——莫高窟’三大石窟的專線旅游和參觀‘伏羲廟、卦臺山、大地灣’的尋根祭祖游等。將伏羲文化、石窟藝術文化作為品牌開發的思路和重點,就是根據我市旅游資源的特色、品位以及開發利用方向,結合交通干線走向及實際開發能力,兼顧客源市場需求。在鞏固完善人文旅游產品的同時,大力開發生態旅游產品,努力啟動農業旅游區,積極培育工業旅游、商務旅游、會展旅游等新型旅游產品。”
據了解, 在今年的伏羲文化旅游節上,我市將舉辦四大石窟羲皇故里旅游推介會,目的就是要將我市的石窟藝術文化形成一個完整的、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市旅游業的發展。(甄娜)
旅游商品生產企業 “我們跟著節會沾光”
旅游商品是旅游業長足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旅游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產品必須得有市場,而我們企業的產品在推向市場時就是沾了節會的光!”這是某旅游商品生產企業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最常說的一句話。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節會這一渠道,提高了天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現在不光節會期間,節會結束后到天水來旅游觀光的人也是越來越多,這樣他們企業依托當地景點、景區特色開發出的旅游商品就不愁銷路了。而隨著伏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企業還會從節會上沾更大的光。(王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