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的古代文學研究領域,趙逵夫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內外許多學者的高度評價。他的《屈氏先世與句亶王熊伯庸》一文,解決了屈原研究上兩千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取得了楚辭研究的重大突破。趙逵夫不僅是著名的楚辭專家,而且是古代文史研究的“多面手”。《光明日報》報道稱:“趙逵夫教授豐碩的學術成果折射出了中國古代文史研究領域璀璨的光彩。” 5月31日晚,記者在蘭州西北賓館就伏羲文化的研究與開發采訪了趙逵夫教授。 談到伏羲文化,趙逵夫認為,伏羲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在天水,根據文獻的記載和天水一帶許多關于伏羲的遺址、傳說,天水作為羲皇故里毫無疑問,應進一步把天水確定為中華民族尋根祭祖的地方。他說,伏羲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黃帝祭祀活動很有名,但黃帝時代只代表華夏族,炎黃子孫還包括少數民族,只有伏羲能把中華各民族的來源都包含進去,因此更具有代表性。 趙逵夫研究認為,神農時代之前的氏族部落,在幾百年、上千年的延續過程中,總會有一個在氏族部落的發展和文化建設上,對整個當時的各個氏族部落產生重大影響的卓越人物,這個人會被后世稱為圣人,他就是伏羲氏族很著名的首領伏羲。趙逵夫說,讓羲皇故里天水成為中華民族祭祖圣地,可以弘揚民族精神,鑄造民族精神,提高我們民族的自尊心、增強民族的自信心。 關于國內不少地方對伏羲發祥地的看法,趙逵夫說,伏羲氏作為一個氏族,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分出一些分支,由于人口的增加或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影響,這些分支也會不斷地遷徙,經過很多地方,因此天水是伏羲的發祥地,而河南卻有伏羲的墓。他認為在學術上、認識上要妥善地處理這些問題,要對文獻進行認真地分析,對事實采取尊重歷史、尊重文獻的態度。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這也是支撐民俗活動骨干性的東西,是伏羲文化推廣的基礎。 談起伏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趙逵夫認為,在策劃上,應考慮把與伏羲文化有關的地方連接起來,使天水處在旅游線路的焦點上,同時,開發一些與伏羲文化有關的旅游紀念品,比如伏羲微縮塑像。趙逵夫說,伏羲像應重新雕塑,他研究認為,傳說時代的“三皇”應該是莊嚴、威武,頭戴插羽毛的帽子,身穿鯊魚皮,而不是身穿樹葉。他建議召集專家,重新雕塑能反映歷史又有欣賞價值的伏羲形象。 作為古代文史研究的著名學者,去年,趙逵夫教授親自修改定稿了首次省級祭祀伏羲祭文。他說,省上對伏羲文化研究很重視,天水開展各種紀念伏羲的活動,可以吸收海內外大量的中華民族兒女來這里朝拜,但天水地處西部,不在東西南北交通的主干線,來參加祭祀活動的人相對少一些,因此,天水應該主動和伏羲遺址、傳說有關的地方進行溝通,邀請他們參加活動,從而推進羲皇故里在全國、全世界的影響,進一步確立天水為伏羲文化中心的地位。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