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 、產學研緊密相結合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體系,全面推進我市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創新體系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支撐平臺,是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服務的有生力量。要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驅動、服務支撐,大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推動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結合,鼓勵企業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機制與模式,進一步提升合作層次,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密切合作關系,引導和支持我市企事業單位加強與國內外高校、院所、企業在技術、人才、資金、項目等方面進行多層次的合作,積極參與各類產學研對接活動,結成各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體,努力構建合作創新平臺。要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圍繞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開發、圍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合作,千方百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智力和技術資源,為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大的動力。
要在現有的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的基礎上,積極采取措施,培育和發展具有學科特色和適應產業優勢的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不斷加強企業研究開發機構建設,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引導企業把發展的內在動力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上來,使其真正成為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要進一步在政策上對企業給予更大的支持,營造平等的競爭環境。
同時,要加強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為起點,培育和發展一批面向技術創新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科技創新企業孵化機構、科技信息咨詢服務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風險投資服務機構等各類科技中介機構,逐步完善創新服務門類。要制定和完善鼓勵創新服務機構發展的政策,明確創新服務機構的法律地位,優化發展環境,引導創新服務機構向專業化、規模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著力提升社會化的服務功能,為建設我市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搭建基礎服務平臺。
第三,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和主導產品。
要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找項目、抓項目上,特別是要通過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實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升級,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產值的比重。要圍繞電子、電器、裝備制造、新材料、高效節能與環保等重點高技術領域,組織實施十大科技專項,培育壯大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骨干企業,形成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的主導產品和知名品牌,延伸產業鏈條,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要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節水農業、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等優質高效農業,引進組織實施一批具有輻射性、示范性、帶動性的農業項目,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突出抓好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技術、拓展農業產業鏈的技術,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的綜合集成與推廣。做大做強以果品、蔬菜、畜牧、食用菌、花卉、藥材等為主的農業科技型企業,開發生產無公害、標準化農副產品,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農業品牌,促進區域農業經濟較快發展。
三、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面臨的任務繁重而艱巨。我們必須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深刻認識推進自主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把這項工作緊緊抓在手上,真正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執行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的意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級領導要帶頭轉變觀念,從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作為提高黨執政能力的抓手,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強化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意識,強化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的觀念,真正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縣區各部門各行業要把科技創新戰略貫徹到各個方面去,要及時研究和解決科技創新工作和科技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制定實施激勵科技創新的各項措施,抓好國家、省上配套政策的落實,努力創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要明確科技創新不光是科技部門和科研單位、高校的任務,而是我們全黨的戰略任務,是各縣區各部門各行業各方面的任務,我們要在認識上、行動上、成效上走在全省的前列。各級各部門要完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大督促檢查和考核獎懲的力度,確保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第二,要完善體制機制。一是強化科技創新的投入機制。加快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投入結構,發揮財政資金對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引導作用,確保各級財政對科技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要落實科技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和最大受益者;要加強政府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協調,大力發展科技風險投資機構,激活民間資本投資,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型企業的投入。二是建立和健全合理配置科技資源的統籌機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整合和利用好分布在各行業、各領域、各層次的科技資源, 完善科技、財政、教育、稅務、知識產權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加強區域內縣與市之間的聯合與銜接、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形成機制靈活、資源共享、密切協作的科技創新合力。三是完善有利于科技創新的人才機制。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充分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核心作用。要盡快建立完善人才的評價、獎勵和知識產權激勵機制,重點落實好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有關政策,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體制機制環境。要堅持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搭建優秀科技人才干事創業的平臺,努力培養優秀科技人才和領軍人物。實踐證明,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已經成為引進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要加強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凝聚大批優秀人才、尖子人才、高層次人才來我市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