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天水>>正文 |
《感動》后記 |
(2005-12-22 10:58:11)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唐宏 打印本頁 |
|
|
每寫完一本書,總有許多要說的話。 記得今年7月,我受邀前往太白山進行采風活動,當從海拔800米攀越而至3500米處,看見清朗的高空,零亂的石河,叢生的低矮灌木,于空氣稀薄處怒放的高山繡線菊時,我的心靈是無法言說的愉悅和干凈。 我的老家,麥積區廿里鋪鄉(現花牛鎮)上灣元土村,是個很偏僻的小山村,民風純樸。很多次,我回到家鄉,看著家鄉人忙碌有序的生活,使自己在城里浮躁的心情得到安靜。我知道,家鄉人那樸素的生活方式,是我心靈得以充實和干凈的永遠的營養——從山村走出來的這種根植于骨子里的純樸,以及這么多年以來,受傳統觀念和良好家庭氛圍的熏染,我一直能以一顆平淡、寧靜而又向上的心來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可以說,我是個對生活很是隨意和散淡的人,但對道德的選擇卻極為認真。這種對道德的認真和遵從,使我成為一個十足的性情中人,感激生活,行走善良人生。很多時候,當我靜下心來時,發現身邊竟有這么多讓我感動的人,感動的事和感動的風景!人的情感的噴薄有時都讓自己感到驚訝,自己對某一件事能有如此豐厚、熾熱的感情?而事實上,的確如此——在一個個寂靜的夜晚,拉上窗簾,輕輕把喧囂關在窗外,穩坐于書桌前,讓自己的思緒天馬行空——人最自由的是思想,而思想是一個人靈魂充實而豐盈的具體表現。有思想,在思考中成長,我們才一天天趨于成熟和完善。西方人有一個很是虔誠的舉動,那就是在每晚臨睡之前,懺悔自己一天的行為。——在書桌前進行思考時,我往往會檢點自己的行為,在這種意識上,我認為我的思考與他們的懺悔一樣虔誠。于是,身邊這些感動的人和事,在沖刷著我心靈的同時,還在校正著我的做人。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了稿紙上。而每每沉浸于文字當中時,我覺得,稿紙上那一個個文字便成了一只只美麗的蝴蝶。歲月可以流逝,而文字在某種形式上,卻可以定格歲月的腳印——所記下來的這一件件感人的事,是對一種美好東西最好的珍藏!是對大愛的尊重!也是對自己所走過日子的記錄…… 以紀實文學這種體裁,來記錄我眼里那一位位讓我感動的人,感動的事和讓我心靈為之震顫、愉悅的風景,是最好的形式。我完成的第一篇紀實文章,是在鄉鎮工作期間。那是1998年,我在麥積區馬跑泉鎮政府工作,任秘書。什字坪村有個叫趙富榮的轉業軍人,與盜賊進行殊死搏斗,在身中數刀的情況下,仍拖著受傷的軀體,追趕盜賊,1000多米的路上,灑下了斑斑鮮血。這件事發生后,鎮黨委書記石勝利讓我給區政府上報材料。在實地采訪時,我被深深感動了,一口氣寫出了1000多字的文章,投寄《甘肅日報》,于1998年7月20日刊登了出來。家住在麥積城區,旁邊是渭河,有民工在河里淘沙。就是在寒冷的冬天,還有人堅持淘沙,他們的生活是種怎樣的光景?我走近他們,知道了他們生活的艱辛,及他們對生活的執著和熱愛,于是,有了《太陽照在河道里》這篇文章。自己多年來在鄉鎮工作,深知鄉鎮干部的不易和困惑,于是,在綜合采訪了許多鄉鎮干部后,寫下了《行走在鄉村道路上的小李》。 其實,生活中讓我們關注和感動的事太多。我曾寫過一首這樣的小詩:2003年 夏季/雨水旺 天涼/早晨6:00/一架子車西瓜抵達城市/賣瓜人心憂瓜賤怨天寒//西瓜抵達城市/抵達城市是兩個人:父親和推車的小兒子/抵達城市時/有一只鴿子掠過頭頂/父親想這是個極好的兆頭//父親點上一鍋旱煙/邊用手指捋刀上帶來的泥土/邊抬頭眺天/父親看見 雨懸在天際/父親一激靈/沒人看到 父親手上比西瓜更紅的瓤//小兒子沒注意/嘴里喊著:1斤1毛了/神情專注地玩拍畫片——/小手一拍地面:嘩 畫片翻過來/嘩 畫片翻過去(《賣瓜的人》)……大音若稀,大愛無言。所有的愛,所有對生活的執著,所有以自己良好的人格打動我的人,都讓我感動,于是,我把這些人和事一一記了下來,于是,就有了這本集子。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