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以人才活力增進企業效益——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人就技能強企意見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姜琳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人社部等八部門15日發布《關于推動技能強企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為何出臺、有何實招?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意見出臺的背景和考慮是什么?
答: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技能人才隊伍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在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部會同相關部門,圍繞激發企業技能人才培養主體作用、增強職工技能成才積極性主動性、提升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效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等方面,開展實地調研、座談走訪,多次聽取相關部門、企業、專家和地方意見,研究起草了意見,提出九項措施。
問:意見在激發企業培訓主體作用、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方面有哪些實招?
答:企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力軍,是穩崗擴崗、促進職工技能提升的主體。我們梳理提煉廣東、浙江等地經驗做法,在意見中提出,打造以產業鏈鏈主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為主體,高等學校、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培訓機構、技能評價機構、就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共同參與,產業、教學、評價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
為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意見提出,統籌利用多渠道資金資源,依托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支持企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等要素,舉辦或者聯合舉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支持企業依托職業學校、企業培訓中心等建設工匠學院。
問:意見在支持企業自主培養評價技能人才、促進人崗相適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答:在加大企業技能人才供給方面,意見提出,大力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的培訓模式。發揮技工院校、社會化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作用,培養更多理論素養高、實踐能力強的技能人才。著眼于支持企業培養貼合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意見提出,支持企業按需設立學徒崗位,可將簽訂半年以上實習協議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技師班畢業生)納入企業新型學徒范圍。支持企業建設數字人才孵化器、產業園等,開展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和數字人才技能提升工作。
問:意見在提高企業技能人才待遇、促進其主動參訓提技方面有哪些政策?
答:意見要求指導企業將職業技能等級作為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推動工資分配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和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傾斜。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等評選和榮譽向企業一線高技能人才傾斜。支持企業開展高技能人才休假療養、節日慰問和出國(境)培訓交流等活動。通過這些政策讓技能人才有榮譽感、獲得感、幸福感,實現政策惠企利民。
問: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將從四方面做好意見的貫徹落實。一是建立健全多元經費投入機制,通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產業引導基金、職工個人付費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并加強使用管理。二是加強宣傳引導,擴大政策知曉度,大力推廣各地、企業典型經驗做法和積極成效。三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政策協同,在資金、項目、金融等方面凝聚政策合力,共同推動政策落地落實。四是指導各地人社部門加強部署推動和統籌協調,總結提煉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大力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