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27日電 題:記者來信:換一種思路治理城市“小廣告”
新華社記者邵琨
辦證刻章、開鎖、通下水道等小廣告常亂貼亂噴在樓房墻體、管道、單元門、電線桿等位置,被稱為城市“牛皮癬”。這些小廣告不僅影響居住環境,也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在老舊小區較難根治。
在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白石街道,建設于20世紀90年代及以前的開放式老舊小區占比85.6%。曾經,這種小廣告在小區里隨處可見。“你貼我撕,再貼再撕;你噴我涂,再噴再涂”,被動應付,治理效果不顯著。
白石街道黨工委書記孫煒楠說:“其實這很多的小廣告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老舊小區,說不定誰家就會有疏通下水道或者開鎖的需要。而且,商戶以此謀生,我們也不能不考慮。”
清理小廣告之前的白石街道老舊小區。(受訪者供圖)
既然老百姓有需求,白石街道就改用疏堵結合、搭建宣傳平臺、發動群眾監督的方法,實現社區有序治理與商戶有效宣傳的良性互動。
在日常巡查時,社區網格員將清理的小廣告收集整理,逐個與商戶取得聯系,言明違法張貼小廣告的危害,并提出資源互換、互利共贏的合作意向。
社區為這些小廣告“安家”,幫助商戶擴大宣傳效果。白石街道新海陽社區黨委書記蘆陽介紹,社區與商戶簽訂共建協議,商戶承諾不再張貼,且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社區依托網格微信群,定期發布商戶信息,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幫助商戶擴大宣傳。
現在的白石街道老舊小區。(受訪者供圖)
在此過程中,社區幫群眾把好合作入口關。蘆陽介紹,社區審查合作商戶的營業執照、資質證書等相關證件,為轄區內居民嚴選出一批專業商戶;對拒不合作、不具備資質的商戶,報請城管部門予以停機封號處理。
走在新海陽社區的幾個小區,記者看到便民信息欄上統一張貼著服務電話,附近便民集市上還有廣告專區,張貼著飲用水、開換鎖、少兒托管等小廣告。
獲得“廣告位”的商戶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對服務較差的商戶,居民可以撥打社區電話進行投訴,由社區專人聯系相應商戶了解核查實際情況,督促其限期整改。社區還組織居民從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價格高低等方面對商戶進行量化打分,對排名靠前的商戶進行星級推薦。
現在的白石街道老舊小區樓道。(受訪者供圖)
商戶省下原本用于小廣告張貼的成本,為轄區居民提供更低價服務。曾經張貼過小廣告的商戶王煒說:“社區幫著宣傳,比自己貼小廣告的效果更好。我們用優惠的價格為社區居民提供飲用水服務。”
隨機走進白石街道幾個社區的樓道,里面干凈整潔,不見亂貼亂畫。孫煒楠介紹,截至目前,各社區共在小區、樓道等設置微型便民信息欄800余塊,轄區新增的小廣告數量較之前減少近70%。
在白石街道,商戶和轄區居民間的關系變得融洽。中飲聯商戶為轄區困難群眾贈送價值近千元的水卡;繪隆開鎖承諾長期為轄區孤寡老人免費提供開鎖服務;拳王格斗俱樂部支持社區開辦暑期公益大課堂,免費為轄區青少年授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