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2月3日訊(記者 劉武鋒 劉笑含 李妍)天水弘文園又名岷山生態公園,是在原天水岷山機械廠舊址上新建的一座開放式大型生態公園。公園在建設過程中保護利用了原有的工業遺存和部分建筑,既留住了文化根脈,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元素。改造后的弘文園,已成為市民日常休閑娛樂的生態公園,更是一座體現人文之美與自然之美的城市綠洲。
天水弘文園占地面積252.9畝,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繕改造。園內有7000多棵的喬灌木、600多棵后備古樹,今年11月,弘文園被評為3A級景區。園區整體布局分三部分,北區塊云集了博物館、會務中心等文化設施,是知識的殿堂和交流的平臺;西南區塊,鑄幣廠博物館矗立其中,見證著歷史的變遷;東南區塊則以游園綠地為主,園內有櫻花園、紫薇園、梅花園、石榴園等,四季鮮花不斷,是市民親近自然的休憩之所。
“既有小亭子,又有走廊,還有一些樹,看過去視野很開闊,還有博物館,都挺好的。約上三五個朋友到這個地方來,聊聊天、曬曬太陽,很休閑,空氣又好,環境又好。”市民高艷說。
“氣候也好,綠化特別好,設施也比較全,環境也特別好,鍛煉特別方便,環衛工人打掃得也特別干凈。”市民李小華說。
初冬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進公園時,彩虹跑道、主題廣場、運動場內,到處都是晨練的市民,他們或休閑跑步、或打太極、或跳廣場舞,或利用健身器材活動筋骨,享受著公園的生態之美。
“以前確實沒地方,地方都小得很,打不開,現在地方又寬闊,環境又好,樹木發芽,萬紫千紅的,花朵一開確實風景很好,大家打起拳來感覺特別舒暢。”市民吳寬仁說。
“我每天出來跑一圈,這個步道跑起來好,公園的空氣新鮮,鍛煉的人很多,早晚都有,晚上吃過飯也有跑步的。”市民趙小燕說。
天水弘文園在設計上既突出人文元素,又體現生態之美,是現代和自然元素巧妙結合的杰作。公園生態系統通過建設一系列海綿設施,隱蓄于地,凈水潤綠,增強了生態塘的處理能力,同時,利用生態塘構建微地形,彰顯高低錯落、隨季節變化的觀賞效果。
“弘文園建起來之后,天水市這一片環境非常好,休閑娛樂游玩的、打拳的這些人特別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健身娛樂的地方。”市民吳寬仁說。
綠水青山總相宜,生態美景如畫卷。現如今,弘文園已經成為生態友好、景觀優美、功能多樣的城市綠洲,為市民提供一個享受自然之美、體驗城市活力的理想場所,也成為天水市的重要網紅打卡地之一。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