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5日訊(記者 李欣 高世飛)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實施兩年來,秦州區充分發揮項目建設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創新模式,多措并舉讓農村產權資本“動”起來,沉睡資產“活”起來,新產業新業態“融”起來,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奮力譜寫農村綜合改革新篇章。
依托“秦州大櫻桃”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優勢,天水鎮天水村先后建成了現代化果蔬育苗工廠、設施大櫻桃基地、果樹多防棚等多個產業項目,探索建立了“村黨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利益共同體,形成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示范樣板。
“天水育苗工廠項目占地約25畝,2023年12月底開工,到2024年9月中旬達到交工條件。目前是3號棚提前進行了交接! 甘肅臻盛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員蘇逢軍說。
“咱們這個設施大櫻桃建設項目,總占地面積是60畝,建設19座雙立柱雙保溫大棚,目前大棚全部完成,里面的設施也基本上安裝完成。”甘肅鑫涌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員高保平說。
據了解,位于天水村的現代化果蔬育苗工廠建設項目,建設薄膜連棟溫室3棟,目前已全面竣工。1號棚和2號棚采用當前最先進的無土栽培,3號棚為有土栽培草莓園區,依據“集中連片、統籌規劃、落地見效、示范帶動”的建設目標,可培育番茄、茄子、黃瓜等茄果類蔬菜及草莓等果蔬種苗。
“在1、2號棚里面,它是用循環水,杜絕了過去傳統的土壤栽培模式,達到了細菌無感染。目前來說就是很優越的條件,種植出來的蔬菜這些都能達到有機標準。”甘肅臻盛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員蘇逢軍說。
此外,該村的果樹多防棚建設項目也在順利推進中。26座多防棚膜和內保溫棉被等材料已安裝完畢,配套設施大部分已完工。項目將建成水肥一體化作業和搭建智慧數字化生產管理平臺,通過信息技術運用,實現農業與數字化的深度融合,達到品質數字化、模式可視化、增收持續化。
“雙立柱雙保溫就能達到保溫效果,還有空氣可以在溫度過高的時候降溫,溫度低的時候升溫,還有補光燈,如果光照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把補光燈打開,給櫻桃樹補光來增加它的發育!备拭C鑫涌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員高保平說。
產業興旺,不僅要產得好,還要賣得好。區域品牌展示銷售中心建設項目致力于打造集直播、電商、新媒體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直播產業基地,進而解決賣得好的問題。在平南鎮孫集村農客電商直播孵化中心,直播室、展銷廳、培訓室一應俱全,作為秦州區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直播基地的關鍵“落子”,目前,基地已建成不同設計風格的直播間5間,每個直播間均配備了專業聲卡和燈光等設備,為主播提供良好的直播環境。
“通過5個直播間,我們可以把秦州區還有相關地區的農特產品在展柜上展示出來。通過我們的直播員,向全國進行發布,可以進行網上銷售!备拭C上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李海利說。
區域品牌展示銷售中心作為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成果基地和農產品集中銷售中心,以互聯網大數據為基礎依托,實現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反饋等線上線下統一調度的綜合性指揮功能,為農業主體提供數據信息服務,打通農特產品走向千家萬戶的“新道路”,促進特色產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讓鄉村產業增加了多元價值。
“現在我們站的這個廳是我們的網絡指揮中心,前面有5個直播間,還有一個展示銷售中心,有400多平方米,F在裝修方面全部土建類已經完成,現在只是設備調試階段!备拭C上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李海利說。
據了解,秦州區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總投資3.7億元,項目實施期限兩年,試點試驗以“打造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共同富裕實踐區、隴東南數字鄉村先導區、西北地區人才振興樣板區、隴上江南善治鄉村創新區”為目標,堅持項目建設與機制創新并重、產業發展與共同富裕并重、數字技術與鄉村振興并重、人才培育與鄉村建設并重、社會治理與為民服務并重,精心謀劃富民產業、數字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治理4大板塊19個項目,切實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