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3/BeyondPic/2024-11/1/2411012024713ae90e911f1ebb.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1日訊(記者 劉武鋒 楊文慧 李妍)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經過一年的辛勤耕耘,我區的1.07萬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迎來豐碩的果實,黃澄澄的大豆玉米壓滿糧倉。農民們利用晴好天氣,搶抓農時,積極收獲、晾曬、儲藏玉米,鄉村呈現出“一地雙收”,糧食穩產增收的喜人畫卷。
![](/Files263/BeyondPic/2024-11/1/24110120242f39dbcce03e4fbe.jpg)
近日,在楊家寺鎮王趙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個大飽滿、色澤金黃的玉米堆滿糧倉,幾十名村民正對田間采收回來的玉米進行分揀、入倉,金燦燦的玉米壓滿了一個個糧倉。
“玉米套大豆今年是第一年,種植面積110畝,黃豆畝產有300斤,玉米1300斤,這就是雙種雙豐收,又不減產。”澤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小斌說。
![](/Files263/BeyondPic/2024-11/1/2411012024ffda2f635d000fa4.jpg)
同樣,在位于楊家寺鎮士子村的豐匯種植合作社,金黃的玉米儲滿了糧倉。馬躍峰是合作社負責人,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復合種植的200畝大豆玉米,獲得大豐收,僅玉米就收獲了22萬斤。
“今年的產量好,雨水多,玉米長得也好,玉米比去年多產300斤,畝產達到1300多斤,大豆比去年也長得好,每畝220-230斤,比去年的多50斤。200畝地玉米比去年增產大概6萬到7萬斤。”豐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馬躍峰說。
![](/Files263/BeyondPic/2024-11/1/24110120241f18b0c3b5478476.jpg)
玉米豐收喜氣洋,金黃米粒滿田香。時下,位于秦嶺鎮的竹韻醇昶合作社的55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玉米谷穗飽滿,整齊挺拔,成片的大豆植株茂密,顏色金黃,豆莢飽滿。地里的兩臺大型專用收割機,各有分工、互相配合,往來穿梭,一壟壟成熟的玉米大豆被快速收割,全程機械化讓大豆玉米在田間就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清選等作業過程。
“現在沒收完的大概還有100多畝不到200畝,在一周左右準備收完,今年玉米能收60萬斤左右,黃豆能收10來萬斤。”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合作社負責人杜鑫說。
![](/Files263/BeyondPic/2024-11/1/2411012024c3e4845767671d77.jpg)
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合作社負責人杜鑫是秦嶺鎮竹林村的致富帶頭人,踏實勤勞的他從2022年率先開始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連續三年獲得了豐收,實現了“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的目標,在給合作社帶來收益的同時,為我區推廣該項種植模式提供了寶貴經驗。
“農技人員經常來田間管理,給我們指導病蟲害的防治,通過這三年掌握的種植經驗,給我們合作社也帶來了很大的收益。”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合作社負責人杜鑫說。
![](/Files263/BeyondPic/2024-11/1/24110120247c96462dda51470e.jpg)
倉廩實,天下安。近年來,我區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從選種育種、技術攻關、農業機械化等方面,科學助力糧食生產,提升糧食生產效率和產能,牢牢端穩“飯碗”。同時,積極落實各項種糧惠農補貼政策,大力推廣“一噴多促”等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為秋糧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區今年種植大豆玉米10723畝,從8鎮43家合作社落實實施這個項目,今年大豆玉米喜獲豐收,玉米畝產在600到650公斤之間,個別地塊特別好的能達到畝產700公斤,大豆畝產在每畝110到120公斤之間,個別地塊接近130公斤,效益非常好,種植戶非常滿意。”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