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9月6日訊(記者 高世飛 馬鵬)從教三十年來,她始終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堅守在教學一線,用純真、樸素的感情詮釋著教師這份職業的辛苦和崇高。她用知識豐富自己,用愛心教育孩子,用奉獻回報社會,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最美袁媽媽”。她,就是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教師袁亞麗。
今年49歲的袁亞麗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小學數學老師,扎根教壇,奮斗在教學一線。她總是用過硬的專業知識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崇高的道德情操去影響、感染孩子們。她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團結向上,成為全校爭相模仿的典范。
“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我覺得始終有個詞在自己的心里,那便是‘幸福’。初為人師時的激情、緊張和興奮,更多思考的是怎樣講好課,讓孩子們能夠聽懂,也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并通過不斷地反思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手把手教孩子們如何握筆,到一屆屆學生畢業,看著孩子們的進步,這便是我的幸福。”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教師袁亞麗說。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工作中,袁亞麗始終秉持初心,磨礪教學能力,深入挖掘數學學科中的育人價值。她設計、錄制的“微課”應用于課堂,通過“課堂+閱讀”的“微閱讀”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嚴謹、獨立思考的習慣。
“很多的時候會讓我們小組討論一些數學題,然后每組選個代表來回答數學難題,就是這種近似數讓我在生活中那種記準確數的麻煩沒有了,應用在生活中非常方便。”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學生王浩洋說。
“數學確實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因為它的邏輯性、嚴密性都非常強。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這個概念,明白這個算理,那必須借用一些比如肢體語言還有一些生活中的數據、生活中的常識,讓孩子們理解得更加透徹。”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教師袁亞麗說。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袁亞麗不僅僅是一名數學老師,更是學生的心靈導師和知心朋友,她充分利用教學課堂、課外運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師生關系特別融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很愛我們的袁老師,她像媽媽一樣教導我、關心我,下課時陪我們做游戲,上課會給我們講許多有趣的數學知識,讓我們在數學知識里暢洋。”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學生馬熙瑗說。
“我覺得大袁老師就像媽媽一樣關心著我們、愛護著我們。我們受傷的時候,大袁老師會及時給我們處理,我們不會的題,大袁老師也會反復給我們講。”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學生馬梓航說。
“后來,我的孩子也上學了,這時我更多地體驗到了當家長的艱辛和不易,思考更多的就是家長、老師和孩子如何相互配合,共同成長。聽著孩子們一聲聲:‘袁媽媽、袁媽媽’地叫著,時不時和畢業了的孩子家長們溝通孩子的近況,這些點點滴滴也是我的幸福。”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教師袁亞麗說。
從教三十年來,袁亞麗不僅承擔小學數學教學,還長期擔任教研組組長。她始終以一名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潛心鉆研,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得到了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她被評為市級、區級“骨干教師”,并獲得甘肅省“園丁獎”稱號;2011年以來,連續6年被聘請為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甘肅省教師培訓項目天水師范學院小學數學班培訓教師;曾先后獲得區級、市級和省級小學數學優質課一等獎,甘肅省作業設計大賽一等獎;課例入選甘肅省基礎教育精品課 。
“她總是深入到學生中間,不僅致力于學科輔導,還細心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地教導他們,與學生建立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我們學校,她長期擔任數學教研組組長的工作。在工作上,袁老師謙虛謹慎,常常以身作則,勤于鉆研業務,治學態度嚴謹,是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典范。”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副校長李一萍說。
“每天看著孩子們最純真的眼神,每天也見證著孩子們從懵懂孩童成長為積極向上、快樂健康的少年。我想,這便是老師最大的滿足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教師袁亞麗說。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三十年的教育工作,使得她和孩子們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情誼,學校生活也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袁亞麗說,擇一事,終一生,長路漫漫,內心是坦誠而幸福的。在未來,她依然會帶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忘初心、躬耕教壇、再綻精彩。
“我覺得隨著我的年齡增長,我帶給孩子們更多的是讓孩子們學會生活,學會和自己相處,學會和別人相處,讓他們做一個快樂的人,做一個幸福的人,這也是我最大的追求和夢想。”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教師袁亞麗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