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8月26日訊(記者 劉武鋒 楊文慧 實習戴雨亨)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近年來,秦州區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最大限度發揮土地潛力。目前,秦州區1.07萬畝“一地雙收”套種大豆玉米,豐收在望。
日前,記者在天水鎮咀頭村30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點看到,一株株玉米碩大飽滿,一簇簇毛豆掛滿枝頭。秦州區農技專家和合作社負責人正在查看大豆和玉米的長勢。
“今年‘4+2’的種植模式比往年都好,再加上今年雨水也比較好,產量也就提高了,今年的玉米棒子比較大,黃豆長勢也非常好,密度也調整得剛好,預計今年玉米的畝產量將會提高,多收一茬黃豆。”秦州區萬豐種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郝遠新說。
今年是興華豐農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第二年,去年由于農技人員服務指導到位,取得了好的收成。今年,該合作社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擴大到了300畝。針對今年的苗情、墑情、病蟲害等情況,區農技專家“對癥開方”、“貼心”服務,該合作社的大豆玉米套種長勢喜人。
“今年種植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是300畝,單種玉米280畝,總共面積是580畝,由于今年雨水也比較廣,玉米的整體長勢也比較好。針對大豆玉米復合種植,通過農技中心人員的技術調整,相對去年來說今,年的技術經驗更加成熟,產量相對去年來說要提升10%。”秦州區興華豐農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愛軍說。
“尤其這段時間,讓種植戶開始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硼肥還有5%的尿素、氨基酸等,在噴的過程中再加上殺蟲劑,把豆葉螟、豆莢螟防治住。現在今年氣溫比較高、濕度大,玉米上還有些銹病、葉斑病。”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是適合機械化生產的一田雙收種植模式,能充分發揮玉米邊行優勢和大豆固氮養地作用,有利于作物透風透光、保水遮陽,提升地力,從而達到穩糧增產效果。
“今年通過我們實際看,明顯是大豆的分枝提升了,而且結莢密度增高了。現在玉米也是減穴增密,而且玉米普遍讓種植戶采取攻穗攻粒肥……現階段,我區的10723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確確實實長得好,長勢喜人,和前兩年相比較,潛力和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