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秦州行 走進胡氏民居
——百年民居承文脈 美美與共訴流年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f106caf0296bc820.jpg)
秦州區(qū)融媒體中心7月19日訊 (趙晨輝 楊文慧 龐貴琦 陳每陽 劉笑含)中國人骨子里的“院落情結(jié)”,不僅有宅院廳堂,花草池塘,更有熱鬧的戲臺,落雨的屋檐,悠長的石板路,節(jié)日里的紅燈籠,這些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在天水胡氏民居都能一一實現(xiàn)。坐落于鬧市中心的胡氏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兩處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組成,是西北地區(qū)唯一現(xiàn)存的明代品官府第,有“隴上第一民居”之美譽。今天讓我們走進天水胡氏民居,去欣賞古樸厚重的明清古建,傾聽穿越時空的前塵往事,品味歷久彌新的傳承不息,感悟詩意雅致的人文情懷。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757c502b86471111.jpg)
穿過繁華鬧市,走進胡氏民居,古樸靜謐的感覺就撲面而來。在這里,12個院落、78座單體古建筑靜靜佇立,布局嚴(yán)謹(jǐn)、主次分明。穿過長長的甬道,仿佛穿越了時光。數(shù)百年生活的積淀與記憶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文化韻味?讓我們?nèi)ヌ綄ひ环?/FONT>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d933765ed26cc2ed.jpg)
南宅子始建于明萬歷17年,公元1589年,是明代秦州舉人、山西按察司副使胡來縉的私宅,因門外臨街有千年古槐,所以當(dāng)?shù)厝擞职涯险咏凶觥按蠡睒湎隆。北宅子始建于明萬歷43年,公元1615年,是胡來縉之子、明代秦州進士、太常寺少卿胡忻的宅邸。兩處古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其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形制、屋頂脊飾、磚木雕刻等都具有較高的人文、歷史、藝術(shù)、研究價值。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4f9609fd98a6e783.jpg)
庭院中的花草樹木順應(yīng)四季變化,春有繁花似錦、夏有綠樹成蔭、秋有金桂飄香、冬有臘梅傲雪,盡顯自然之美。在這里,房屋的朝向、主次布局綜合體現(xiàn)了古人們長幼有序、主次分明的家庭倫理觀念和生活美學(xué)追求。而宅子里的每一處設(shè)計,都充分考慮到了采光、通風(fēng)和排水等因素,建筑之美與自然之美完美結(jié)合,讓陽光和清風(fēng)自然流淌于宅內(nèi),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居住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順應(yīng),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美美與共,天人合一”這一傳統(tǒng)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26e2510f71cf307b.jpg)
老樹撐華蓋,古宅書新章。緊鄰鬧市的南宅子院內(nèi),曲徑通幽、阡陌縱橫的南北通道將院落分為東西兩區(qū)。西區(qū)由桂馥院、槐蔭院、書房院等5個院落組成,是南宅子的主體部分。東區(qū)由芝蘭堂、凌霄院、楊家樓院等7個院落組成。這12個院落既自成一體又高低錯落、排列有序、曲回幽靜,是一組典型的明代古民居建筑群。這些泥墻黛瓦的院落內(nèi)竹影橫斜、紫薇飄香、臘梅傲雪、凌霄明艷,可謂是一磚一瓦皆歷史,移步換景覽名勝,處處印染著歷史的煙云,滋養(yǎng)著濃厚的文化意蘊。
“我們現(xiàn)在來到南宅子的第一個四合院,那這個院子我們可以看到南面是正廳,北面是倒座和東西廂房組合而成,既有南方的靈動輕巧,也有北方的厚重嚴(yán)謹(jǐn),是南北相結(jié)合的這么一個四合院。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便是南宅子的正廳,整間正廳都是明代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五間五架梁結(jié)構(gòu),您可以看到大梁上面的這些彩繪,它都是從明代一直保留到今天的,那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不經(jīng)歷了400多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碧焖袼撞┪镳^講解員何婷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39d877c3b2dc3e60.jpg)
和南宅子的精細(xì)小巧、院落繁復(fù)相比,北宅子更為恢弘大氣、簡潔整飭,現(xiàn)存建筑為一進三院,由大門、倒座、過廳、主廳樓、東西廂房、后廳等部分組成。主廳樓形制獨特、氣勢恢宏,是北宅子整體建筑的核心,整體雕刻精工而不顯繁縟,原彩繪雖經(jīng)數(shù)百年風(fēng)雨侵蝕,其色澤仍依稀可見,至今面對這座樓閣,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雍容華貴與當(dāng)年的輝煌。
“北宅子原有三進七院,由于一些歷史原因,現(xiàn)存一進三院,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第二個四合院。眼前看到的這座明代二層建筑,規(guī)格非常高,保留得也非常完好,二樓欄桿上鑲嵌有64塊木雕花板,刻有梅蘭竹菊、喜鵲鬧梅、西番蓮等圖案。北宅子的建筑規(guī)格,自然是要比南宅子的更為高一些,而且院落也大氣,是因為胡忻這位官員,不僅在京城里當(dāng)過官,也為當(dāng)時的皇帝重修過故宮的三大殿,他對建筑非常有研究!碧焖袼撞┪镳^講解員何婷說。
“也對咱天水的民俗文化,還有對咱們這個建筑的美,有一種深刻的認(rèn)識,覺得挺好的這個地方。就感覺到這邊的氣候條件讓人有點兒耳目一新,不像咱大西北別人傳統(tǒng)印象里面認(rèn)識的那樣子,感覺好像是滿面塵灰,就是滿天那種灰沙的感覺!蔽靼灿慰完愃荚凑f。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62569983a89b03e3.jpg)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是先民們生活美學(xué)的集中體現(xiàn)和工匠精神的綜合表達(dá)。胡氏民居結(jié)合南北地區(qū)建筑特點,以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制為基礎(chǔ),容納南方地區(qū)纖巧、細(xì)膩、園林植被豐富的民居建筑特色,除正房與倒座為馬鞍架結(jié)構(gòu)外,廂房則采用俗稱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構(gòu)建方式,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胡氏民居建筑風(fēng)格較普通民居顯得高大、莊重、氣勢恢宏、肅穆凝重,于民居之中體現(xiàn)著濃厚的官式建筑風(fēng)格。
“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將整個四合院中間,圍成了一個這樣的天井,那明清建筑我們在西北來說,也與我們其他的四合院有稍許區(qū)別。我們西北從山西、陜西到我們甘肅的四合院都是這樣的單坡水的房間結(jié)構(gòu),只有一面房檐,陜西有一句諺語叫做‘陜西八大怪,房子半面蓋’,一個是房子的外墻高,防盜效果好,小偷小摸很難從這樣的外墻爬進來,還有就是我們西北相對來說雨水少,古人聚財,希望四水歸一,肥水不外流,這也就是單坡水的兩個特點。”天水民俗博物館講解員何婷說。
“我感覺這邊的屋檐,有些它只是單檐式的,可能是我們那邊雨水會比這邊更多,是雙檐式的,所以更好地排水,然后這邊排水是有一些它是往院內(nèi)的,我們一般都是往院外排的,因為我們那邊會容易積水,感覺還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睆V東游客馬睿怡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eb350e3584d42bb0.jpg)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建筑內(nèi)都陳列有代表西北地區(qū)非遺文化的展品,是西北民俗文化的博覽園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最佳場所。在楊家樓內(nèi),陳展著別具特色的天水刺繡,尤其是長約4.8米,寬約2.7米的壽幛,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最大的一幅刺繡壽幛。壽幛上面的團福團祿團壽等圖案細(xì)致精巧、精美絕倫,西王母、福祿壽三星、仙鶴等形象躍然幛上、栩栩如生。海屋添籌的典故在這里用巧奪天工的技藝和多彩的絲線做了全新的呈現(xiàn)。
“關(guān)于海屋添籌的典故,《東坡志林》中有這樣的記載:三位老人相遇,相互問對方年齡,第一位老人說:‘吾年不可計,但憶少年時與盤古有舊’我年齡有多大我都記不清了,只記得小時候與盤古交情很好。第二位老人說:‘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裝滿十間屋’每當(dāng)海水變?yōu)樯L飼r,我就在房中放入一籌,你們來的時候,籌已堆滿了十間屋子。第三位老人說:‘吾所食蟠桃,棄其核于昆侖山下,今已與昆侖山齊矣’吃蟠桃時我將桃核扔到昆侖山腳下,而今堆成的桃核已與昆侖山一般高了,后來人們就用海屋添籌表示祝壽!碧焖袼撞┪镳^講解員何婷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c3c89c76d9d7fad2.jpg)
民俗生就社科書,官儒宅第尚國風(fēng)。胡氏民居里匾額楹聯(lián)或言讀書、或言修德、或言齊家,蘊含著為人處世、教化育人、立志言身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比如南宅子垂花門門額上雕刻“桂馥”二字,寓意品德高尚有所成就;桂馥院正廳上懸“淑恬令教”匾額,含義為以善良的人品,安靜的心態(tài)等美好的東西教育后代。這對父子碩儒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為終生信念,一生都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之路上勤勉不息,實現(xiàn)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們憂國憂民的文人士大夫情懷更是激勵著一代代后來人。
“上方懸掛‘立言堂’的匾額,‘立功立德居之以教,言忠言孝學(xué)其所聞’,這塊楹聯(lián)和匾額是當(dāng)時的胡家主人胡來縉請他同朝為官的好友大學(xué)者胡應(yīng)麟為胡家所題寫,意思是希望胡家后人,能繼承‘立德立言立業(yè)’的進取精神和‘持中秉孝’的傳統(tǒng)美德。”天水民俗博物館講解員何婷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046c7fb2f6eabab7.jpg)
仰望飛檐翹角雕梁畫棟,近觀修竹滴翠梅花疏影。檐牙高啄,曲水流觴,竹林報幽,倦鳥回歸……古人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創(chuàng)造著無限的詩意,安放身心,精彩生活。從歷史中走來的文物古建筑,與“活著的現(xiàn)實”相交融。胡氏民居以豐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民俗館藏,可為人拂去喧囂的浮塵,呈現(xiàn)“隴上江南”文化文明的悠悠綿長。
![](/Files262/BeyondPic/2024-7/20/24072018560e2e5a91ea161755.jpg)
(新聞來源:秦州區(qū)融媒體中心 轉(zhuǎn)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