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7月3日訊(記者 李欣 高世飛)社會老齡化時代,“做飯難”“吃飯難”成為空巢、獨居、高齡及生活難以自理老人居家養老的難題之一。今年以來,秦州區積極開展老年助餐服務試點建設,解決老年人就餐難問題,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
早飯時間,在天水郡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助老食堂,轄區的老年居民陸續來到這里就餐。豐富的菜品、優惠的價格、貼心的服務,讓老年朋友開開心心就餐,解決了居家就餐的難題。
“有拌的涼菜、花卷、雞蛋,在這兒一吃,從家里走過來就幾分鐘!碧焖そ值厘\繡苑小區居民李存梅說。
“這兒的飯做得好,飯菜花樣還多,很適合于我們老年人,價格還便宜!碧焖そ值厘\繡苑小區居民張天寶說。
據了解,助老食堂依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轄區老人提供了多樣化的就餐服務。餐廳供應一日三餐,菜品新鮮、味道家常。食堂的菜譜每日更新,針對老年人的口味和需求,飯菜盡量做到低鹽少油、軟糯可口,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食堂還提供上門送餐服務。
“早餐就菜和饃饃、湯,早上8:10 之前就做好了,8:10 以后開餐,8:30 以后就收拾了,接下來就做中午的飯菜!碧焖そ值厘\繡苑小區居民張瑞雪說。
“幸福食堂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社區對食堂衛生狀況、采購情況和老年人優惠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監督,并不定期開展抽查,不僅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美食,用口味留住了老人們的胃,更溫暖著老人們的心。”天水郡街道紅山社區黨支部書記魏娟娟說。
一日三餐對老人來說,不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還是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體現。楊家寺鎮石馬村建設的農村助餐點,每到飯點,前來就餐的老人們就和到了自己家里一樣拿碗筷、打飯、端菜,工作人員按照當地多數老人的生活習慣,中午準備了臊子面和兩個下飯小菜。
“孩子都在外面,再沒人做飯,我做一頓飯吃三頓,吃的剩飯。自從這兒建好以后,我就吃得不一樣了,現在一天變一個花樣,今晚的飯不一樣,明天的飯還是不一樣!睏罴宜骆偸R村村民趙水代說。
“現在大家都正割麥子忙著,領著孩子過來吃一點,方便。味道很好,很香,價格合適!睏罴宜骆偸R村村民田菊蘭說。
石馬村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一些年齡較大、自理能力較弱的老年人存在著“做飯難、吃飯難”問題。今年以來,在秦州區民政局、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4月份開始建設石馬村“幸福食堂”,端午節投入運營,食堂總面積約1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至60位老人就餐。廚房實現明廚亮灶,烹飪、食品衛生情況一目了然。
“每天早上是喝茶吃饃,中午是面條或者是炸醬面,一天變一個新花樣。晚上是兩個菜到三個菜、湯、饃饃這些。人數是50人左右,每天比較固定,再加上農忙的時候,這些外出的人回來,也可以都吃到放心的飯。”楊家寺鎮石馬村村委會副主任馬給存說。
2024年,秦州區被推薦為省級養老助餐建設示范點,計劃在市內建設3個老年食堂、1個城市助餐點、1個農村助餐點。按照老年人密集度高、老年助餐需求高的特點,我區選取天水郡街道、西關街道、大城街道、楊家寺石馬村作為建設試點。項目建成后,將覆蓋城區4千多名老年人、15個社區。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擴大老年人‘幸福食堂’覆蓋面,強化服務供給能力,為失能、半失能困難老人提供預約點餐、上門送餐等服務,讓老年人的‘幸福餐盤’從‘舌尖’暖到‘心尖’。”秦州區民政局養老和兒童福利股股長辛凱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