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6月19日訊(記者 劉武鋒 李欣)眼下,正是油菜收割的關鍵時期,我區18.4萬畝冬油菜迎來豐收。各鎮搶抓晴好天氣,多措并舉開展夏收,確保油菜顆粒歸倉。
![](/Files262/BeyondPic/2024-6/19/2406191723da76a69fb73b3622.jpg)
近日,記者來到秦嶺鎮梨樹千畝糧油示范點、牡丹鎮緱家溝千畝糧油示范點等地看到,金燦燦的油菜纏繞在層層疊疊的梯田里。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同步實現收割、脫粒、分離等工序。油菜殼與秸稈被粉碎后,返還田里。
“外面雇傭了兩臺收割機,自己還有一臺,現在是收割第三天,有一個星期可以完成收割,今年油菜長勢很好,去年產量在每畝200斤,今年提升到每畝300斤左右。”秦州區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合作社負責人杜鑫說。
“今年我們的天油15號是豐收的,從現場收割的情況來看,當前這些地塊平均畝產量達到了150公斤左右,這對白菜型油菜在山區種植來說,是很不容易的。”秦州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史娟娟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6/19/2406191723e3421c137d893779.jpg)
![](/Files262/BeyondPic/2024-6/19/24061917234a20bfe73670f74f.jpg)
今年,我區油菜收割實現全程機械化,不僅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降低了成本和損耗,同時秸稈返田還能增加土地肥力,為后續小麥種植打下良好基礎。記者了解到,通過機械化收割可以把損失率控制在3%以下。
“人工收割先要把油菜收割,收割完畢還要晾曬、再進行碾,機收一次收割完畢,并把籽粒拉回去。機收速度快,損耗小,一臺機器一天最少收割40余畝。”甘肅隴福裕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法人梁俊杰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6/19/24061917239510619d1194a950.jpg)
![](/Files262/BeyondPic/2024-6/19/2406191723bf16150174fe58d3.jpg)
今年,我區油菜種植通過建立油菜優質高產高效示范點,推廣應用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種,大大提升了油菜籽的產量和質量。據了解,自2023年秋播以來,我區在楊家寺、秦嶺、牡丹3鎮實施擴種油菜項目1.1萬畝,免費發放7萬余畝油菜種子、43臺油菜施肥播種一體機,完成冬油菜病蟲害無人機飛防2萬余畝,油菜良種推廣率達到95%以上,助力全區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區農業農村局給我們發放了一臺油菜播種機,發放了土壤熟化劑,這400畝的油菜種子也是區農業農村局給我們配發的天油15號。今年發放了各種農藥,還有植保站安排無人機給噴灑農藥,對我們合作社幫助很大。”秦州區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合作社負責人杜鑫說。
“秦州區大面積推廣的品種白菜型油菜主要是天油15號、甘藍型油菜,適合南路低海拔地區,比如平南、齊壽、大門、娘娘壩等鎮,甘藍型油菜是甘雜1號,是主導品種,甘藍型油菜產量一般可以達到200公斤。”秦州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史娟娟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