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12/17/23121521498898bf0ab33c3cfc.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2月15日訊(記者 王歧)閆太和是秦州區齊壽鎮后寺村的村民。今年48歲的他,在竹子扎刻作品上書寫人生,在時光流轉中傳承古老技藝。今天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走進閆太和的工作室,聽他講述自己和這門古老技藝的故事。
選料、畫線、開槽、拼接……見到閆太和時,他正拿著刻刀、電鉆等工具,用竹條制作著最新的作品。
“我身后的這些,現在做熟練了,一個星期就能做一件!饼R壽鎮竹編扎刻藝人閆太和說。
說起和竹編扎刻結緣,閆太和侃侃而談。他告訴記者,從10歲起,自己便對竹編的物件和手藝很感興趣?匆姶謇锏睦先擞弥窆髦谱鞯南X蟈籠精美漂亮,他就特別喜歡,經過一點點摸索,18歲時閆太和制作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
“小時候村里有個老人,扎刻這些東西,當時我年齡小,對螞蚱籠感興趣,老人在做,我們就在旁邊學習,對這個東西很好奇。18歲時制作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兩格的螞蚱籠,大概做了4到5天!饼R壽鎮竹編扎刻藝人閆太和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12/17/2312152149d1e2597658bc8060.jpg)
通過不斷地摸索和一次次的實踐,閆太和把傳統的竹子扎刻技藝和仿古建筑工藝融合在一起,琢磨著做出了以竹條、竹片等為原材料扎刻出的古建筑。
“在2008年開始研究古建,經常去伏羲廟,里面有很多古建筑,去了解它們,然后榫卯結構看能不能做出來,把大型建筑按照比例縮小,結合榫卯結構,就開始制作!饼R壽鎮竹編扎刻藝人閆太和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12/17/231215214999f86f2e110c3f79.jpg)
經過不斷地打磨,閆太和漸漸地在竹子工藝品制作上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30歲時,他的技藝手法逐漸成熟,經過3年時間創作,他用竹子設計扎刻出了伏羲廟的古建筑,用一雙巧手成就了一件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竹編藝術精品。
“工藝最復雜、花費的時間也多,三年才把這個大作品完成。它高度70厘米,因為是兩層,50厘米寬,按照古建來說就是四門八窗,門窗都能打開!饼R壽鎮竹編扎刻藝人閆太和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12/17/2312152149b12dbf00bbef0e08.jpg)
隨著閆太和在竹子扎刻技藝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他扎刻的作品也通過快手、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平臺展示。一件件古樸大方、造型精美的竹子工藝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眼球,許多人紛紛前來求購,更有不少人慕名而來,上門向他學習竹子扎刻技藝。
“這么多年下來,制作大大小小的作品大概有1000余件,這些作品銷售還可以,通過快手、抖音開直播銷售,銷售量挺好的。我想著能繼續把扎刻傳承下去,發揚光大!饼R壽鎮竹編扎刻藝人閆太和說。
2020年6月,閆太和入選秦州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讓更多的人了解扎刻這一民間傳統技藝。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我想把榫卯結構扎刻古建深入挖掘,做出更加優秀的作品,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饼R壽鎮竹編扎刻藝人閆太和說。
“我們村上通過農民豐收節和區上舉辦的文化活動進行推廣宣傳。下一步,村上要組織人員對閆太和的扎刻工藝進行學習,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文化傳承,通過舉辦一些活動,讓下一代參與其中,把扎刻文化傳承下去!饼R壽鎮后寺村黨支部書記閆旺全說。 (編輯:陳每陽 責編:李鑫 審核:莫曉燕)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