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11/25/23112422492f75506e4d42d36f.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24日訊(記者 王歧)大門鎮始終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在“特”字上找出路、在“專”字上做文章,深挖潛力,千方百計促增收,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與村級產業雙推進、村民增收與村集體經濟齊發展的新路子。
![](/Files262/BeyondPic/2023-11/25/231124224933256b48c1d88e63.jpg)
在大門鎮田于村玫瑰產業園大棚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日常大棚管理、查看玫瑰花生長情況,為作物提供適宜穩定的生長環境。據了解,大門鎮田于村玫瑰產業園總投資400萬元,占地20余畝,于今年8月底建成投產。
“這幾天主要是鋤草、養護”。秦州區大門鎮田于村村民齊金娃說。
“大棚建成后,經過我們前期對市場的調研,鎮黨委組織我們先后前往臨夏州百益集團以及云南進行現場學習,選取我們天水市周邊銷量較好的高原紅、洛神、艾莎三個品種進行試種。”秦州區大門鎮田于村黨支部書記王文輝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11/25/231124224974658183a43d25ac.jpg)
為了更好地發展種植鮮切玫瑰產業,產業園建成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金滿園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合作,引進專業技術顧問,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工作。
“我們團隊5個人,金滿園合作社主要提供技術和負責玫瑰花的種植。”秦州區大門鎮田于村玫瑰產業園技術指導員徐秀琪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11/25/23112422498fb1268dca422278.jpg)
有技術、有資金、有帶頭人,大門鎮田于村玫瑰產業園逐漸呈現出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勢頭,試種的4畝高原紅、洛神、艾莎玫瑰成活率較高。
“目前成活率達到95%以上,非常可觀。試種期間,主要看這幾個品種能不能過冬。”秦州區大門鎮田于村玫瑰產業園技術指導員徐秀琪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11/25/231124224978ed1c7f21270bef.jpg)
在發展模式上,大門鎮田于村玫瑰產業園采取“股份經濟合作社+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自主經營,并將區域進行劃片包干。目前,產業園已吸納周邊村民30余人就近就業。
“大棚共分為6個區域,分別包干到黨員、干部身上,我負責的區域帶動5戶脫貧戶,平時的工作就是按照技術指導員的安排,進行日常的管護,鋤草、打藥。”秦州區大門鎮田于村村委會副主任賀國平說。
“明年收成后,我們按照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對全村1366名村民按股份進行分紅,達到一個集體強、農民富的增收效果。”秦州區大門鎮田于村黨支部書記王文輝說。
“我鎮將充分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示范社、聯合社作用,進一步調動黨員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利用好現有資源優勢,鼓勵各村挖掘自身潛力和優勢,依托花卉、蔬菜產業,探索符合村情實際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韌勁,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秦州區大門鎮黨建辦主任張丹說。 (編輯:陳每陽 責任編輯:羅祺揚 審核:趙晨輝)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