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22日訊 今年以來,秦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支部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途徑,壓實黨建主體責任,立足實際,聚焦聚力,不斷強化學習教育、提升服務保障、推進作用發揮,以“黨建+”模式,實現黨建工作與各項工作共融互促,打造退役軍人“紅色品牌”,賦能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黨建+軍人之家”構建多元“紅色陣地”。堅持黨建先行,全面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建成特色鮮明、退役軍人滿意的退役軍人之家。完成了對鎮(街道)村(社區)兩級服務站工作檢查評估,落實整改問題10余件。發揮退役軍人服務站橋梁紐帶作用,為退役軍人提供個性化、定制式服務,加大為老兵辦實事解難題的工作力度,強化擁軍愛軍的社會氛圍;打造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真正構建起服務退役軍人的硬核陣地。
“黨建+紅色教育”構建多元“紅色引擎”。深入挖掘整理秦州烈士事跡紅色資源,創新教育形式,通過聽老兵講紅色故事、重溫入黨誓詞、觀看紅色電影等形式,營造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筑牢黨員干部信仰之基。先后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2023清明祭英烈”清明祭掃、結合第10個烈士紀念日,組織全區各界120余人參加2023年烈士公祭活動等主題黨日活動,激勵全區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砥礪奮進,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秦州凝聚強大力量。積極協調區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將榮獲二等功榮譽的退役軍人名錄和事跡編輯錄入到《秦州年鑒》和《秦州區地方志》;將天水市秦州區烈士陵園申報為市級國防教育基地和區級黨史教育基地。扎實推進“三抓三促”活動,持續開展“崗位大練兵、業務大規范、服務大提升”行動,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精氣神,錘煉攻堅克難硬作風,匯聚高質量發展正能量。
“黨建+軍人典型”培育活力“紅色先鋒”。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時代,深入挖掘優秀退役軍人黨員先進典型,促使他們成為推動地方和諧發展最具活力的“紅色細胞”。積極拓寬退役軍人就業渠道,帶動優秀退役軍人進入村“兩委”班子,進入教育、消防等專項人才隊伍,發揮稅收優惠優勢,鼓勵退役軍人從事個體經營,鼓勵更多的企業吸納退役軍人就業,建立退役軍人示范企業、基地,示范點,吸納剩余勞動力100余人。涌現出閆田軍、何甲奇等200多名“兵支書”“兵委員”“兵專家”“兵能手”,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余熱,為一方群眾安全和幸福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得到了當地群眾的高度贊揚。
“黨建+關心關愛”傳承濃厚“紅色基因”。堅持做到組織上關愛、政治上激勵、工作上幫助、生活上關心,讓退役軍人隨時隨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愛。圍繞烈士遺屬、抗美援朝老戰士、傷殘軍人、困難退役軍人家庭、重點信訪等群體開展精細化走訪慰問活動。常態化開展退役軍人幫扶聯系機制,及時解決退役軍人急難愁盼問題。采取集中慶送和入戶慶送方式為現役軍人立功受獎家庭慶送喜報238人次,發放慰問金3.95萬元。大力開展“送法下基層”活動,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愛軍人、尊崇軍人”的良好氛圍。
“黨建+軍民共建”打造深厚“紅色雙擁”。喜獲“全省雙擁模范城”,持續鞏固雙擁創建成果,精心打造雙擁主題廣場,豐富軍民文化生活,建設秦州特色雙擁一條街,宣傳秦州退役軍人動人故事、感人事跡,唱響秦州雙擁工作主旋律。在交通、醫療、金融、景區、便民服務等窗口懸掛“軍人優先”等擁軍牌,全力落實擁軍優屬政策。建設了秦州區新時代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踐基地、雙擁教育基地等一批具有新時代雙擁特色的模范單位,努力服務現役軍人、退役軍人,營造全社會尊崇軍人的良好氛圍。(供稿 秦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