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謀發展 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
秦州:“大棚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9日訊 (記者 劉武鋒 趙越)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設施農業,從單一生產到多元發展,牡丹鎮在“大棚經濟”上做文章、下力氣,經過近年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特色鮮明,示范帶動力強的現代設施農業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助力鄉村振興。
牡丹鎮馬家川設施蔬菜園區,1000畝連方成片的設施蔬菜大棚,在初冬暖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大棚里一株株翠綠的卷心菜、大青菜長勢喜人。綠緣合作社牡丹鎮產業集群園區扎根已有6年,工作人員正在種植冬季油麥菜。合作社負責人邵鵬周告訴記者,合作社的80座設施蔬菜大棚,每月給20多名務工的村民,每人帶來2000多元的收入。
“這一茬移栽的是冬季芹菜。芹菜現在移栽了16棚,油麥菜移栽了3棚,芹菜到明年的3月20日左右大量銷售。”綠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邵鵬周說。
秦州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牡丹鎮產業集群項目,位于牡丹鎮姚家團莊村,占地面積208.6畝,分兩期實施。一期計劃投資1500萬元,發展中藥材、大櫻桃、蔬菜等秦州特色優勢產業;二期計劃投資1000萬元,建設農產品產地加工基地等。項目建成后,姚家團莊村、牡丹村、篆咀村將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每年每村可獲得近70萬元分紅收益,項目將帶動周邊15個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像我們公司目前帶動了周圍的草川、石咀、鄧家門、李家門、牡丹將近200人的臨時就業,這里就有30人到50人。”秦州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牡丹鎮產業集群項目現場負責人馬平和說。
在牡丹鎮產業集群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一座座連棟溫室綿延展開,十分壯觀。工人們正在鋪設戶外排水管網,并利用三臺挖掘機在溫室大棚里起壟、挖坑。兩天后,3600余株櫻桃樹苗將移植到利用科技手段調節溫室環境的大棚里。
“今年4月份開始建設大棚,目前已經建成了9座連棟溫室大棚,建筑面積是6萬平方米。這9座大棚主要種植大櫻桃,有俄8、美早兩個品種。目前,棚里面的設施基本完成,準備移植樹苗。”秦州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牡丹鎮產業集群項目現場負責人馬平和說。
同樣,牡丹鎮王家鋪村的5棟日光溫室里,400余株生長6年的大櫻桃樹已經在溫暖如春的日光溫室“安家”,這些大櫻桃樹,將在明年的2月份,在帶“暖氣”日光溫室開花結果。
“樹苗是我們基地在華陰梁培育的美早砧木,全部移栽過來。為了提高效益、增產增收、減少自然災害、提早上市,樹苗是6年的大樹,明年每棵樹預計產15斤到20斤果子。”天水嘉盛林果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小鋒說。
如今,牡丹鎮在轉咀、王宋等村已建成1500余畝設施蔬菜種植區,后期計劃連片建成產業集群,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產銷一體化服務模式,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社區家庭的無縫流通。
“截至目前,牡丹鎮建成以石咀、團莊、王家鋪為代表的設施大櫻桃種植區,總計占地面積300余畝,溫室大棚占地15萬平方米,創造就業崗位200多個。”牡丹鎮副鎮長王彥周說。(編輯 李鑫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