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9月18日訊 近年來,秦州區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撬動鄉村振興的“硬杠桿”,強化黨建引領,聚力強村富民,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新動能和新機制,持續有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2023年8月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82.54萬元,420個行政村村均集體經濟積累達到10萬元以上。
在大門鎮于山村,集中連片的田地里種滿了中藥材冬花,葉片圓圓的冬花長勢喜人,在村“兩委”的組織下,村民們正在進行除草、噴施農藥等田間管理。
“去年種植了一畝,賣了一萬多元,單價為每斤二十元。種植冬花好,收入好。”大門鎮于山村村村民張娥娥說。
冬花也叫款冬花、九九花,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并且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的中藥材。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今年以來,于山村村“兩委”班子經過前期市場調研、開會討論,決定將去年整治的30畝撂荒地種植冬花,等到冬季收獲后,將給村集體帶來20萬元的收入。目前,于山村共種植冬花80余畝。
“通過前期了解,村上種植冬花的多,去年一畝冬花能收五百多斤,一斤賣十五元到二十元不等,一畝收入七八千元左右。就把我們開的荒地全部種成冬花。目前冬花長勢良好,按去年的行情,村集體經濟應該能達到20多萬元。”大門鎮于山村黨支部書記張偉偉說。
產業興旺,致富有望。皂郊鎮楊灣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當地養殖合作社,創辦有機肥廠,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如今,有機肥廠每日加工雞糞四十噸左右,形成了產業支撐、生產經營、綠色環保的發展模式,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25萬元。
“自從去年黨支部領辦農業合作社,辦有機肥廠以來,楊灣村的集體經濟突飛猛進。”皂郊鎮楊灣村村委會副主任王建平說。
玉泉鎮閆新村整村搬遷后,為了讓村民生活有保障,村黨支部依托本村區位優勢,盤活土地資源,通過土地入股、購置固定資產等方式,走“商鋪出租+股東+股份合作社”的經營模式,讓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連年增長,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2016年村集體買了些鋪面,首先考慮的是村民,我就把這個鋪面租下來,經營到現在已經7年了,生意挺好。我們村有了村集體經濟,首先村民得到了實惠,每年年底有分紅,有了收入保障。”玉泉鎮閆新村村民張軍軍說。
“我們閆新村利用村集體積累購置了4000多平方米的商鋪,現有資金是2500余萬元。2022年村集體收益共240余萬元,截至2023年8月,村集體收益是160萬元。這些收益我們每年都會給村民分紅,2022年的人均分紅是3000元。”玉泉鎮閆新村村委會副主任尹妙玲說。
隨著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積累壯大,閆新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步,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村民也享受到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自從我上初中以來,村委會每年發放800元的助學獎勵,考入高中之后,助學獎勵就變成了1200元,我是今年的高考生,村委會給我發放了2000元的助學獎勵。”玉泉鎮閆新村村民張紅說。
“收益還用在教育方面,對村里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直到考上大學,每年都會有助學獎勵,對村里的老黨員、退伍軍人、殘疾人、困難群眾每年都會進行慰問。”玉泉鎮閆新村村委會副主任尹妙玲說。
近年來,秦州區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元發展路徑,著力在產業培育支撐、招商引資引智、資產資源盤活、創新發展模式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條符合秦州實際、特色優勢明顯、發展態勢良好的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新路子。截至2023年8月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82.54萬元,村均收入24.01萬元,所有行政村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均超過5萬元,村均收入實現了倍增。(編輯 黃璐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