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8月21日訊 今年以來,秦州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及中央、省市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持續強化示范園區建設,扎實推進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加快推進農業強區建設,夯實農業農村現代化基礎。預計上半年一產增加值6.2億元,增速7%;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765.8元,增速10.5%。
守牢“兩條底線”,不斷夯實“三農”壓艙石。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抓實糧油播種面積。區委、區政府將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作為底線任務,與各鎮簽訂糧食生產目標責任書,用足用活產糧大縣獎補資金,落實小麥播種面積32.3萬畝,夏糧長勢喜人,豐收在望,預計產量達8.3萬噸。同時,積極推進糧油基地建設,今年集中連片打造千畝以上糧油種植點40個、萬畝糧油生產示范片帶6個,依托56家專業合作社落實大豆玉米復合種植1.05萬畝。同時,對2019年以來高標準農田開展“回頭看”,全面排查整改問題隱患,今年全區排摸整治撂荒地1.55萬畝。
緊盯“三個行動”,全面激發鄉村新活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開展戶廁技術培訓40場4500余人次,完成戶廁改造1110座,完成全年任務55.5%,年底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達到80%以上。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突破提升行動,今年緊盯村均16萬以上的目標任務,按照抓黨建引領帶動、抓規劃培育產業、抓機制發揮作用的思路,持續推動村集體經濟壯大,截止目前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5577.68萬元,村均收入13.28萬元。開展“甘味”農產品品牌提升行動,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深入抓好農產品產銷對接,組織企業赴安徽合肥、浙江金華參加農交會、綠博會等宣傳推介活動,參展的花牛蘋果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獎,持續放大“秦州大櫻桃”品牌效應,“秦州大櫻桃”連續3年入選最受市場歡迎的櫻桃區域公用品牌20強。
突出“四個重點”,持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突出園區示范。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為總抓手,以園區建設為支撐,圍繞“果菜畜藥”四大特色產業,全力抓好“一群”“八園”建設。突出果園改造。堅持將發展果品產業作為助農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列支2000萬元實施果園改造提升,通過“以獎代補”和“實物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加大獎補扶持力度。目前老舊果園改造全面完成4500畝,正在全面驗收階段。突出精深加工。圍繞“特色發展、精深加工”謀篇布局,成立秦州區現代農業產業鏈招商專班,啟動實施日產10噸豆芽全自動化生產線、年分選5000噸蘋果自動化分選線,做足“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文章。突出主體培育。以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為突破口,初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骨干、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為基礎、多種生產經營主體并存的新型農業經營格局,全區共培育引進龍頭企業1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92家,“五有”標準合作社達到65%以上。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監管追溯體系,“三品一標”認證達42個。
堅持“五個強化”,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強化春季田間管理。派出6個專家組、100余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田間管理和農業技術、政策培訓,指導農戶因地、因苗、因時開展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控。強化農業防災減災。始終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在強化預報預警的基礎上,區鎮村三級干部全面下沉一線,指導果農采取“物防+技防+人防”三結合方式,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全面完成7.9萬畝開花類作物承保任務,落實小麥、油菜、玉米、馬鈴薯承保面積12.2萬畝。強化農機安全管理。深入開展農機安全專項檢查行動,累計出動檢查人員103人次,排查農機車輛364臺,下發整改通知書42份,開展農機駕駛員培訓200余人次,維修農業機械800余臺,投入大中型拖拉機150余臺,配套農機具500余臺(套),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強化“三夏”服務保障。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3000多人次,設立“三夏”小麥跨區機收服務站,做好農機調運,機收服務,確保顆粒歸倉。堅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采取“保底分紅”形式,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利益聯結促增收。推廣“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入股收租金、資金入股分紅金、勞力入股賺薪金”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