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8月15日訊 今年以來,秦州區皂郊鎮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探索基層理論宣講新模式,創新“1+1+N”工作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讓理論宣講和群眾生活緊密結合、讓黨的聲音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讓惠民政策浸潤群眾心田,著力打通理論走向基層的“最后一公里”。
![](/Files262/BeyondPic/2023-8/15/23081511336ad10b51610b8487.jpg)
打造“1支隊伍”,提升宣講戰斗力。宣講隊伍建設是開展“黨的理論宣講進基層”的重要舉措。皂郊鎮注重從優秀鎮村干部、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致富能手、優秀志愿者、“五老隊伍”中篩選政治素質高、道德品質好、理論功底扎實的優秀宣講人,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整合了“黨的政策宣講團”“農業技術宣講團”“人才回引宣講團”“青年宣講團”等共32人,包括8名教師、17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打造了一支理論學習宣講的骨干隊伍。鎮精心打造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項目,結合基層實際和群眾需要,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百姓宣講活動、“圍爐煮茶話新風”“法律八進”校園宣講志愿活動等形勢政策宣傳和理論宣講,用樸實的語言讓理論宣講沾泥土、接地氣、帶露珠、冒熱氣,幫助群眾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同時,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由村黨組織書記輪番上陣,聚焦“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民生工程、人居環境治理”等重點任務,以現場觀摩、上臺講演等形式,通過曬成績、比貢獻、謀發展、找差距,充分發揮優秀“頭雁”示范帶動作用,不斷營造“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Files262/BeyondPic/2023-8/15/23081511335c33c1dca6ad7977.jpg)
依托“1個陣地”,提高宣講滲透力。依托文明實踐所(站),鎮級層面提標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每村建立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鎮4356名志愿者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擴大服務半徑,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宣講活動。一是以黨員干部為核心,以基層群眾為主體,進一步發揮陣地示范引領作用,先后開展宣講305場,輻射群眾2萬余人次,努力把所(站)建設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開展特色志愿服務的廣闊舞臺,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同時,為保證宣講質量,組織全體講師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進行集體備課,努力提升理論素養和宣講水平,提高宣講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以昂揚的工作熱情和深厚的理論功底,積極投身于學習宣講活動中,做到“了然于胸、運用自如、深入淺出、入腦入心”。
![](/Files262/BeyondPic/2023-8/15/230815113358fd97fffbab9876.jpg)
運用“N種形式”,增強宣講吸引力。堅持以講促學、學以致用,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創新開展板凳課堂、廣播課堂、田間微黨課等多種宣講形式,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等場所,用“鄉音土話”和“小故事”,將理論宣講學習教育輻射到全鎮36個村。一是使用“草根式”宣講、板凳化溝通,建起以黨員干部為主的板凳課堂宣講團,黨支部書記帶頭深入村民家中,拿著報紙,坐著小板凳,干著農活,講好家常話,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變成群眾愿意聽、聽得懂的“家常話”,進一步堅定黨員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凝聚奮進精神力量。二是對村級廣播進行升級改造,充分利用人才、設備等采編資源優勢,開展播放節目創作,將播放素材錄制成音頻,固定時間進行循環播放,一句句抽象的理論、一條條生硬的信息,經過一番“大眾話語”化加工,變成群眾聽得懂、喜歡聽、記得住的溫暖故事、家常道理、莊戶故事。三是設立田間微黨課,充分利用農閑時間,各村老黨員、群眾和青年黨員開展“田間地頭上黨課”學習活動,充分調動農民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讓“小載體”發揮“大作用”。四是實行“文娛式”宣講、情景化體驗,邀請區委講師團在王家店村文化大禮堂開展“百姓名嘴 ”理論宣講孵化活動,給群眾帶來精彩的“文化盛宴”,同時傳遞黨的聲音、黨的政策,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