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8月9日訊 今年以來,秦州區科技局聚焦“三新一高”導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強科技行動,強化創新主體地位,集聚有限科技資源,攻堅關鍵核心技術,提升人才創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大幅度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上半年,秦州區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家,認定省級創新型企業6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9家。共征集推薦省級科技項目15項。目前,秦州區有研發活動的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家,完成率100%,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8件,其中發明15件、實用新型43件、外觀設計11件,新產品銷售收入61.2億元,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69.21億元。
優化科技環境,完善創新要素保障。認真貫徹落實《秦州區強科技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秦州區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制定了《秦州區2023年強科技行動重點任務分解方案》,印發了《天水市秦州區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天水市秦州區科技專家庫管理辦法》《天水市秦州區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等科技管理制度,建立了107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專家庫,聘任了157名區級科技特派員,加快了政策鏈與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效銜接。上半年,財政預算安排科技支出1942萬元,其中用于研究開發項目經費350萬元,目前實際支出148萬元。
強化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通過落實科技惠企政策、拓展科技服務領域、組織實施科技項目等措施,引導創新要素不斷向企業集聚,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企業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實力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家,認定省級創新型企業6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9家,分別占全年任務的71.43%、87.5%、100%。目前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5.2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51%。
加大項目支撐,增強創新驅動后勁。今年以來共征集推薦省級科技項目15項,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4項、重點研發項目5項、技術創新引導計劃項目5項(鄉村振興專項4項)、產業化開發項目1項,省科技廳正在審核評審。征集區級科技支撐計劃項目75項,通過前期考察、專家評審、網站公示,下達秦州區第一批科技項目33項、資金148萬元。爭取省級均衡性轉移支付獎補資金42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創新型企業獎補資金210萬元。
聚焦產業振興,深化農業科技服務。圍繞糧食、果品、蔬菜、畜牧、中藥材等農業支柱產業,選派優秀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服務,依托秦州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秀金山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大櫻桃工作站,大力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著力解決農業產業技術問題。今年共引進新品種11個,推廣應用新技術8項,開展技術培訓100多期5000多人次,建立農業示范點(示范基地)2個。
加強院地合作,著力培育創新人才。深入實施《秦州區關于加強院地合作促進成果轉化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深化院地院企合作,推進產學研用融合發展。華天、二一三等23家企事業單位與西交大、蘭州大學、省農科院等31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實施科技合作項目12個,產出科技成果17個。全面貫徹落實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斷壯大人才隊伍,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服務,著力培育“土專家”“田秀才”,培養了農村實用人才10855人、市級雙創類“鄉土人才”9名、農民高級農藝師9人。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0167人(其中體制外2620人),高層次人才1613人。
開展科普宣傳,營造科技創新氛圍。以科技活動周為載體,開展科技創新政策宣傳、科技創新成果展示、科技下鄉服務等系列活動,共布設宣傳展板23個、設立技術咨詢點15個,發放技術資料3000多份(冊),咨詢人數達到10000多人。組織開展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和甘肅省第十七屆中小學生科學知識網絡競答活動,睿陽科技和岷山機械獲得(甘肅賽區)優秀企業獎,27名中小學生獲獎。通過深入農村、街道、學校、企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載體新穎的科普宣傳,在全社會形成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供稿 區科技局/編輯 趙雅琪 審核 楊旭)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