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7月27日訊(記者 高世飛 實習記者 丁美怡)“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首老歌中所承載的歷史,是沉甸甸的。在秦州區大門鎮郭陳村,老兵蔡云朝總愛哼唱這首歌,因為,他的青春深深藏在了這首當年出征的戰歌中,歌聲雖算不上慷慨激昂,但正是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Files262/BeyondPic/2023-7/28/2307271946e4a07602f0b28116.jpg)
雖然已是91歲高齡,但蔡云朝老人依舊精神矍鑠,講起話來鏗鏘有力。1950年,年僅18歲的蔡云朝便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七軍21師,在赴朝鮮之前,老人還參與了天水至蘭州的火車道的修建工作。
“我們從武都到了禮縣,1950 年的時候就到了天水,我們就修建了天蘭(天水到蘭州)鐵路,修好之后就修橋。”抗美援朝老兵蔡云朝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7/28/23072719467962100d50f72b5c.jpg)
在完成修橋任務后,蔡云朝老人所在的部隊便接到了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命令。到達朝鮮戰場后,蔡云朝成為一名高射炮兵,說起自己在朝鮮的那段經歷,老人翻箱倒柜拿出來了珍藏著一本記載他服役經歷的復員建設軍人證明書、立功證明書。已經泛黃了的紙張、字跡斑駁的舊物件,把我們拉回那炮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Files262/BeyondPic/2023-7/28/230727194605bdff20ec86bad4.jpg)
“到1950年10月就去了朝鮮,到朝鮮以后就整整打了三年。剛開始就參加了云山戰斗,云山戰斗一下就把美國打得像看戲的人一樣暈頭轉向的。”抗美援朝老兵蔡云朝說。
1951年,蔡云朝和戰友們接到了鎮守平壤飛機場的任務,有一次戰爭從早上6點持續到下午4點,炮火紛飛,異常艱苦。
![](/Files262/BeyondPic/2023-7/28/2307271946c19a25904bf02919.jpg)
“當時美國準備把我們的后路掐斷,打敗我們,我們就一方面守后方,一方面守飛機場,有一天能打下來五六架飛機,有一天就打兩三架,只要打到冒煙就掉下來了。我們打仗有時候晚上打,有時候白天打,飛機不來就不打,來了就開打。”抗美援朝老兵蔡云朝說。
1952年蔡云朝所在的部隊開始打游擊戰,在轉進途中他們遭遇了空襲,敵機無數,戰斗激烈,蔡云朝當時任副排長,指揮士兵打下了一架轟炸機,當年8月30日,被授予個人三等功。
“榴彈炮就打到我們的陣地里,炮彈打得土、石頭、炮彈皮在上面亂飛。我在陣地上指揮,把上面的飛機一炮給打翻了。那一仗之后過了七八天,在評功會上給我評了個三等功。”抗美援朝老兵蔡云朝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7/28/2307271946344c40a116c85735.jpg)
戰斗結束后,作為黨員的他,響應國家建設支援農業第一線的號召回到家鄉,為建設家鄉奉獻力量。受他的影響,蔡云朝老人的小兒子也選擇參軍報國。
“我當過兵的,我的三兒子后面也當了兵,孩子想去,我們就支持,現在生活各方面也好了。”退伍老兵蔡云朝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7/28/230727194654ba0257a0f23fe9.jpg)
從熱血少年到白發老翁,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蔡云朝老人更深刻地體會著戰友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年代的幸福。他告訴記者,要把他和他們的故事講給大眾,講給當代的年輕人聽,讓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傳。
“以前蔡云朝同志身體好的時候,邀請到我們支部,甚至到鎮上講過抗美援朝的經歷,講得非常生動。因為他現在年齡大了行動又不方便,我們經常把年輕干部,年輕黨員帶到蔡云朝家中,讓蔡云朝同志給我們年輕黨員、年輕干部講他在抗美援朝的經歷。”大門鎮郭陳村黨支部書記楊帆說。(編輯 羅祺揚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