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6月19日訊 今年以來,秦州區科技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扎實開展“強科技”行動,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采取得力措施為企業紓困解難,支持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步伐,為有效推動我區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建立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發展體系,實施科技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積極開展“進企業、摸難題、抓落實、促創新”“科技企業培育在一線”服務基層活動。圍繞電子信息、電工電氣、機械制造、新型建材、醫藥食品等主導產業,深入轄區20余家企業進行走訪、調研,開展研發經費歸集輔導、培訓和檢查,提高政策知曉率覆蓋率,引導企業積極爭取各級各類科技項目。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推進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今年,共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創新型企業8家、入庫中小型企業51家。
多措并舉,扎實推進技術合同登記認證工作。全面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提升行動,扎實推進技術合同登記認證工作。一是強化宣傳力度。針對全區科技型企業對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意義和優惠政策了解不全面的現狀,充分利用科技下鄉、科技項目檢查、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等活動,大力宣傳技術合同認定的重要性,并對技術合同登記后優惠政策進行耐心講解,提高企業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獲得優惠政策的認知度,增強他們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提升服務質量。對申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企業的服務,做到“三到位”,即技術合同享受優惠和獎補政策做到宣傳到位,企業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做到培訓指導到位,對“全國技術合同管理與服務系統”具體操作做到服務助力到位,讓企業開展此項工作沒有技術“壁壘”。三是拓展技術合同登記范圍。多次深入區域企業挖掘信息,及時主動做到技術合同應登盡登,截至目前全區已錄入技術合同 98 份,登記認定合同交易額4.6億元。
加強院地院企合作,著力培育創新人才。大力支持企業和高校院所融合創新,建立產、學、研各方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技術合作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入推進院地院企合作,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搭建合作平臺。天光、六九一三、三和數碼等企事業單位與西交大、蘭州大學、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高校科研與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全面落實省、市人才引進政策,著力培養本土緊缺急需技能人才。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0167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613人。今年全區共選派科技特派員157人,入庫區級科技專家107 名。
建立科技干部包聯工作機制,確保服務企業見成效。按照省、市、科技部門的統一安排,積極開展秦州區科技局黨員干部包抓聯科技型企業工作,對全區6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落實包抓聯工作制度,各包聯責任人主動上門、主動聯系、主動服務、主動解決,深入企業,重點宣講惠企政策、摸排企業問題和困難,制定問題清單,梳理企業實際訴求,協調和幫助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全覆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使包抓聯工作真正成為幫助企業紓困的“暖心工程”,更成為培養提升干部能力的“鍛才工程”,有力促進科技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供稿 區科技局/編輯 趙雅琪 審核 楊旭)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