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謀發展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
娘娘壩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23日訊(記者 王歧)近年來,秦州區娘娘壩鎮采取黨建統領、資產盤活、產業帶動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多渠道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在小南峪村,記者看到,村上組織所有村組干部、公益性崗位人員正在搭建涼亭,這是村上開展的一個鄉村旅游項目。其中,兩個占地4畝的魚塘已對外開放,游客可以垂釣休閑。
“正在建設這個涼亭,這個涼亭用于乘涼。下一步,還要建設一個涼亭,做餐飲的。預計20天左右完工。”娘娘壩鎮小南峪村黨支部副書記童過平說。
今年,小南峪村黨支部流轉閑置土地40畝,發展水產養殖、休閑垂釣,并對原有的2個舊魚塘進行改造提升,目前已經完成蓄水,投放了魚苗。
“‘五一’到現在,每天都有前來垂釣的群眾,這個是我們小南峪股份經濟合作社自主經營的。”娘娘壩鎮小南峪村黨支部書記劉小軍說。
垂釣休閑基地的建成,為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村黨支部書記劉小軍告訴記者,接下來,村上將對有意愿自主經營餐飲的農戶,前期無償提供經營場所和攤位,鼓勵發展農家樂。
“村上有產業,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我們可以擺攤,可以做馓飯、面魚,可以增加我們的收入。”娘娘壩鎮小南峪村村民杜迎蘭說。
“我們村上建設一個旅游景點,發展旅游產業,我們婦女就有事情干了,可以把我們農村的小吃帶到這個地方來賣。”娘娘壩鎮小南峪村村民曹秀英說。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造血”功能是關鍵。今年,村上又流轉撂荒地100余畝,建成中藥材種植大棚,以“滾雪球”的方式,探索走出了一條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今年為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想了好多的辦法,挖掘村上的有限資源,同時盤活了一百多畝撂荒土地,流轉出去種植中藥材,讓村上的剩余勞動力在里面務工,增加群眾的收入”娘娘壩鎮小南峪村黨支部書記劉小軍說。
同樣,在娘娘壩鎮柳林村豐盛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第一季采摘完的羊肚菌,經過前期加工,即將出售,第二季已經進入培育期,目前長勢良好。
“10余噸的鮮菇經過我們的加工、篩選,干品總共2500斤左右。根據現在羊肚菌干品的市場價,能賣到每斤600元到1000元,今年我們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秦州區豐盛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技術負責人丁越說。
今年,娘娘壩鎮在柳林村流轉土地700畝,引進甘肅嘉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羊肚菌種植大棚167座。柳林村黨支部通過租賃甘肅嘉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10個大棚,用來種植圣女果、菜椒等蔬菜。
“現在種植的品種有辣椒、花蕓豆、圣女果、小南瓜,10個大棚種植起來以后,預計給村集體經濟帶來兩萬元左右的收益。”娘娘壩鎮柳林村黨支部書記錢小剛說。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建為引領,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對黨員種植能手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大棚種植,擴寬群眾收入渠道。”娘娘壩鎮柳林村黨支部書記錢小剛說。
“在這個大棚里面干活,一天能掙130元。”娘娘壩鎮柳林村村民辛四十說。
娘娘壩鎮立足資源優勢,多渠道、多途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下一步,娘娘壩鎮將發展水產養殖、休閑垂釣、農家體驗、觀光旅游等新型產業,發展野胡麻、化心梨、中藥材等產業,持續鞏固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成果,接續打造柳林、小南峪等集體經濟示范點建設,全方位加強“政、村、企”對接,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娘娘壩鎮黨建辦主任緱振興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