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5/18/23051721331081c3ae3d1c5845.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17日訊(記者 高世飛)近年來,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聚焦智能建造,不斷加強自主創新、完善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逐步實現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生產,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Files262/BeyondPic/2023-5/18/23051721338f442ea97ef9ec1c.jpg)
走進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規模宏大的裝配式建筑生產廠房、現代化預制構件生產線、高科技預制構件運輸流水線,讓人耳目一新。在PC車間內,鋼筋制作、模具澆筑、產品脫模等多道工序環環相扣,生產流水線上一派繁忙景象。
“已成功簽約西安秦創園項目、中建棚改項目,簽約訂單金額約3000 萬元,目前已累計完成50%。在生產的同時,不斷加強和完善設計研發團隊的建設,不斷研發出與市場相適應的新產品,目前車間訂單量充足。”甘肅華隴綠色裝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徐輝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18/2305172133c2e2a37d19300013.jpg)
同樣在PS生產車間內,生產線上火花飛濺,一根根鋼筋、一塊塊樓板依次下線,很快,它們將成為某處樓房的“零部件”。
“2023年上半年以來,PS車間共計承攬鋼結構任務5200多噸,累計產值4800多萬元。目前已經加工完成的有3600多噸,后續的構件正在陸續加工生產中。”甘肅天水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PS車間主任吳牡丹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18/23051721336d6e6f6b29ea10cb.jpg)
傳統建筑方式是將原材料進行現場加工,制作工序復雜、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大。而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將構配件實行“量體裁衣”工廠標準化生產,每一個環節都是電腦程序控制,實現了機械自動化、信息化,讓生產過程變得更加可控、更加節能,質量更加有保障。
“裝配式建筑相比傳統建筑,工廠生產不受惡劣天氣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工期更為可控,且生產效率遠高于手工作業。裝配式建筑精度高,誤差小,構件工廠化生產,質量大幅提高,結構性能安全可靠。”甘肅華隴綠色裝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徐輝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18/2305172133be70b03725d492d8.jpg)
近年來,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大力開展節能、環保新型建筑材料的技術研發和創新。市博物館新館作為目前我市在建的最大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幾乎看不到任何散落的鋼筋混凝土,而且工期也能縮短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既節省了成本,也不存在建筑垃圾的困擾。
“天水市博物館,總用鋼量達到了5200多噸,產品涵蓋圓管柱、方管柱、H型鋼梁、方管梁以及在傳統建筑應用少的鋼板剪力墻,通過這個鋼板剪力墻體系的一個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節省用鋼量、節省施工時間,提高產品質量。”甘肅天水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PS車間主任吳牡丹說。
“現場所用到的所有構件,如鋼梁、鋼柱、鋼板墻、鋼樓梯都是由我單位天水裝配式產業園PS車間加工生產,利用裝配式建筑它不僅能夠滿足高跨度,抗震性能也是非常優越的。我們所看到的現場的樓板也是采用了PS車間所生產的鋼筋桁架樓承板,使用這種樓板大大節省了施工現場的人力、物力。”天水市博物館項目鋼結構負責人文明強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18/2305172133cdd9b4ae28edf97e.jpg)
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一期項目的投入使用不僅促進了我區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和綠色環保產業發展。自投產以來,累計完成經濟總量2.7億元,參與建設了天水博物館、觀瀾國際、西安秦創園等重點項目。產業園項目全面建成后,將成為擁有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全產業鏈的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和裝配式建筑整體方案供應商。
“目前正在積極與天水市政府對接洽談,以項目作為契機,切實將園區打造成“國內知名西北一流甘肅領先”的現代化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甘肅建投綠色裝配公司董事長王軍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